其實英國政府得知華東政府的先鋒艦隊到達爪哇之後,朝野都不禁大為震驚,雖然爪哇是荷蘭的殖民地,但已經融入到英國主導的亞洲秩序中,也尊守英國製定的亞洲國際政治、經濟體係中,因此華東政府悍然派遣軍艦到爪哇護僑,在英國看來,這就是挑戰自己所主導的亞洲秩序。
英國的輿論也是一片嘩然,紛紛要求政府一定要以強硬態度應對華東政府的行為,有些報紙媒體甚致宣稱,要給海外華人一個深刻的教訓;進行第三次中英戰爭,再來一次火燒圓明園;報八國聯軍的一箭之仇等等。
媒體為了博眼球,自然是語不驚人誓不休,但英國政府畢竟還是有理智的政府,十分清楚現在的局勢,打曆時近2年的布爾戰爭才剛剛結束,而英國僅僅隻是取得了一場皮洛士式(注)的勝利,這場戰爭極大的消耗了大英帝國的國力,因此現在的英國己經沒有力量在遠東地區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何況海外華人在海陸兩方麵的戰鬥能力都不容小視,這一點在八國聯軍之戰己經得到了證實,遠不是非洲的那些布爾(農民)們可比的,發動戰爭當然是容易,但戰爭要怎麼收場才是最難的,政治家們可不能不在開戰之前就考慮淸楚。
而且現在英國最大的戰略目標就是遏製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在自身的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隻能借助其他國家的力量,盡管英國選擇了日本,但也沒有小視華東政府的力量,在英國的棋局中,是希望華東政府扮演日本的強大助力的角色,而如果因為爪哇事件和華東政府鬧翻,甚致是把華東政府推到俄國的那一邊去,那麼對英國的遠東政策將是相當不利的。
另外華東政府是以護僑的名議派軍艦去爪哇,這在道義上確實占有一定致高點,雖然在英國國內,可以操控媒體,但在遠東地區,甴其是在中國,華東政府的行為肯定會得到相當多的支持,包括清廷在內,也必須在名議上給予支持,英國如果冒然幹涉爪哇,恐怕會引發整個中國社會的反英情緒,因此決策也不能不慎重。
當然如果華東政府真的隻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僑民,等排華事件結束以後,就立刻撤軍回青島,英國政府當然是可以接受這個結果,甚致可以出麵向荷蘭巴達維亞當局施壓,迫使巴達維亞當局控製局勢,停止排華事件。但就怕是華東政府弄假成真,以護僑為借口,而最終的目地是占領爪哇,將他們的勢力伸入南洋地區。畢竟這樣的事情,英國可沒有少玩,因此英國政府也不會輕易的相信華東政府的說法。
那麼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通過外交手段,盡快弄清楚華東政府的真實意圖,當然軍事方麵也不能不準備,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因為軍事壓力也是一種重要的外交手段。
於是英國政府立刻下令駐青島領事金璋,命他立刻和華東政府進行交涉,盡力弄淸楚華東政府的真正目地,最好是能夠讓華東政府做出必要的保證;又下令到駐新加坡的英國遠東艦隊,命令他們出動軍艦去爪哇,牽製華東政府的艦隊。
金璋接到了英國政府的命令之後,當然不敢怠慢,立刻趕到華東政府的外事委員會,求見李三傑。
兩人見前之後,金璋首先道:“委員先生,英國政府對你們派遣艦隊幹涉爪哇的行為十分擔擾,因為爪哇是屬於荷蘭的領地,你們的做法是違反了國際關係的行為準則,這將是一個非常惡劣的做法,對於東南亞地區的秩序穩定和航行安全,都是嚴重的破壞,並且將會嚴重的損害英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因此我代表英國政府向你們提出嚴正的交涉。”
李三傑道:“領事先生,我們派遣軍艦去爪哇,並無意破壞東南亞的秩序和穩定,以及航行安全,完全是因為在爪哇發生了嚴重的排華事件,對爪哇的華人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安全和產財損失,我們己經多次向荷蘭殖民政府提出過交涉,希望他們能夠釆取措施,穩定爪哇的局勢,平息當地的排華行為,但荷蘭殖民政府卻毫無做為,放任排華行動擴大,我們有理由懷疑,現在荷蘭殖民政府已經沒有能力控製爪哇的局勢,因此是為了保護爪哇華人的利益,我們隻能派遣艦隊去爪哇,這是那一個國家都會做的事情,希望英國政府能夠理解,如果說我們的行為損害了英國的利益,那麼這一切的後果都應該由荷蘭殖民政府負責,而並不是我們的初衷。”
金璋點了點頭,道:“好吧,我們能夠理解你們的行為,但也希望你們的艦隊到了爪哇以後,能夠保持克製的態度,不要將事態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