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投資考察(四)(2 / 2)

而盛宣懷這麼做自然是有緣故的,本來盛宣懷根本沒想過想在青島投資,隻是想來看一看海外華人的風貌,因為現在盛宣懷名下的產業己經夠多了,而且大多都是官商壟斷經營的賺錢行業,因此早己經過了四處投資的時代;另外盡管盛宣懷是一個出色的商人,並且有相當強的組織能力,但走得紅頂商人的路線,做的都是依靠官府的壟斷經營,這些條件在華東政府顯然是不可能有的。

但就在五天以前,盛宣懷收到了李鴻章的電報,打算投資30萬白銀,以李經方、張佩綸、李菊藕的名議在青島投資建廠,讓盛宣懷幫忙張羅一下。而見了電報之後,盛宣懷也不禁大為震驚,雖然他還不能完全看懂李鴻章的用意,但也能明白這表示李鴻章是在向海外華人示好,表示他看好華東政府的前途。

盛宣懷當然知道,雖然現在朝廷己是薄西山,但卻認為畢竟是根基深厚,常言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因此海外華人要想割據一方易,但要取清廷而代之,恐怕還不那麼容易。但盛宣懷對李鴻章的政治眼光還是相當信任的,既然李鴻章有意向海外華人示好,那麼盛宣懷也認為自己有必要跟進。

不過也不排除李鴻章這是在兩麵下注,因此盛宣懷還是有些顧忌,萬一將來海外華人和朝廷兵戎相見,自己恐怕會受到牽連,畢竟他和李鴻章是不同的,說得難聽一點,隻要李鴻章不公開造反,無論犯了多大的事,朝廷也不會做得太絕,而如果隻是入股,由張謇出麵的話,那麼風險就小得多了。而且盛宣懷還打算向李鴻章建議,不如把他投的30萬白銀也在張謇的紗廠裏入股算。

見一下子就籌集到100多萬股銀,張謇心裏也十分高興。雖然這些隻是口頭承諾,但張謇認為落實下來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這些人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不會輕易失信;而目現在張謇和當初創辦大生紗廠時不同,那時他不過是一個頂著狀元名頭的商場新手,有錢人也未必敢給他投資,因此當時籌不到款也在情理之中,而現在有大生紗廠的成功也證明了張謇的能力;另外張謇能夠看出在青島投資的利益,其他人自然也能夠看得出來,賺錢的生意誰會不願意做呢?

就在這時,隻見一個人匆匆走進了茶館裏,見了眾人之後,道:“老爺們果然就在這裏?到叫小人好找。”

眾人看時,原來是盛宣懷帶來的一個親隨,盛宣懷看了他一眼,道:“有什麼事嗎?”

親隨道:“張振勳張老爺來到青島了,有急事要見老爺,正在飯店裏等著老爺呢。” 又看張謇一眼,道:“他還說若是見到了張老爺,也請一起相見。”

原來這個張振勳字弼士,原是廣東大埔人,17歲時因家鄉鬧災荒,遠渡重洋到巴達維亞求生,經過30餘年的努力奮鬥之後,己成為南洋巨富。不過張振勳在富貴之後仍然不忘故國,荷蘭殖民當局看重他在南洋的影響力,要委任他官職,但都被張振勳拒絕。1893年,清廷駐英公使龔照瑗奉命考察歐美,途經新加坡,張振勳給予了熱情接待。後來龔照瑗致函給李鴻章,盛讚張弼士“才大可用”。 於是清廷任他為新加坡總領事。從此,張振勳成為亦商亦官、奔走於中國和南洋之間,並又出任粵漢鐵路總辦、佛山鐵路總辦等職,並在國內投資多處實業。現在張振勳還是中國通商銀行的總董事之一,因此和盛宣懷、嚴信厚、朱葆三等人相識。

這次上海的工商代表團裏並沒有張振勳,到不是他不願意來,而是因為這時張振勳正在廣州處理粵漢鐵路的事務。沒想到他居然找到青島來了,看來肯定是有大事情發生了。於是盛宣懷道:“各位,既然是弼士來了,我們出來的時間也不斷了,我看我們還是回去吧。”

其他人自然沒有異議,於是眾人付了茶錢離開,又雇了兩輛驢車,趕回到飯店。將一進飯店的大門,隻見張振勳就坐在飯店大堂的沙發上等候他們。而看見他們從大門進來,張振勳立刻從沙發上起身迎了上去。

盛宣懷道:“弼士兄,你……”

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張振勳打斷道:“杏蓀兄、季直兄,請你們安排一下,我想和海外華人的首領見麵。”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