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州級防護巡艦相比,這型軍艦的排水量隻有6成左右,艦載武器更是縮水到4成,裝甲也取消了側舷裝甲,隻保留穹甲,而航速也下降三節左右,但造價卻是相當可觀,一艘青州級防護巡艦大約可以建造2.5艘這型軍艦。另外盡管火力、防禦、航速都大幅下降,但仍然可以執行破交、護航任務,畢竟完成這些任務也並不需要很強大的戰鬥力。
這型軍艦是在1903年1月開建,由於這時鋼鐵廠己經能夠生產這種中小型軍艦的龍骨鋼材,以及均質鋼板,因此材料的自產化己經得到大幅提高,可以說除了裝甲鋼板以外,其他的艦體鋼材華東政府基本都能夠自產,可以說這是造艦自產化的一個重進步。
而且有了建造青州級防護巡洋艦的經驗之後,穿越者也開始償試獨立建造這一型軍艦,所有工人全部都是青島造船廠的員工,而徳國的技術人員全部都不親自動手,隻是在必要的時候提供顧問和技術指導。
除去這一艘中型的防護巡洋艦之外,穿越者還設計了兩型驅逐艦,也是按高低達配,高端的一型噸位在1500-1600之間,艦長90米,寬10米,吃水3.5米,配備的武器為前後各一門雙聯裝125毫米徑主炮,兩門雙聯裝75毫米徑副炮,4門雙聯50毫米速射炮,三聯裝530亳米魚雷發射管兩座,航速24-25節。這一型驅逐艦的任務主要是能夠協同主力軍艦進行遠洋作戰。
而低高端的一型噸位在1000噸左右,艦長86米,寬9米,吃水3.2米,配備的武器為前後各一門單裝125毫米徑主炮,兩門單裝75毫米徑副炮,4門雙聯50毫米速射炮,雙聯裝530亳米魚雷發射管兩座,航速21-22節。這一型驅逐艦的任務主要是近海巡邏、護航、護漁,海上治安,以及進入內河作戰。
由於這樣兩型驅逐艦的建造技術水平比較低,而且對艦體材料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的鋼材也就夠了,而艦載武器也都可以由青島兵工廠生產,隻有蒸汽機、鍋爐、電機等少數關建設備需要從德國進口,因此自產化率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在1902年11月就己經開始建造,現在都己經基本成型,預計在一個月內就可以下水,隻不過由於這兩型驅逐艦實在太不起眼了,而且驅逐艦這一艦種在這個時代的海軍序列中屬於炮灰的角色,穿越者也沒有進行大肆的宣傳。
在青島造船廠裏轉了一圈之後,工商代表團的商人們都頗有感觸,雖然說這座造船廠有德國原來的低子,但海外華人在接手兩年以後,就能夠達到現在的樣子和技術能力,以過去清廷的標準和效率來衡量,都是相當難得的。商人們在上海都聽說過海外華人重視實業工商,與歐洲各國相似,但畢竟都沒有親眼見過,而且這些商人誰也沒有去過國外,因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而在商人們想法中,大概也就是和洋務運動成立的什麼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之類的工廠企業類似,當然要稍好一些也是應該的。
但參觀了青島造船廠之後,眾商人們才知道自己以前都想錯了,海外華人建立的工廠和洋務運動創辦的工廠在組織結構、管理、運作等方麵都有本質的不同。這麼看來,在青島接下來的考察大概還會有更多的驚喜。
由其是盛宣懷,因為李鴻章創辦的洋務工廠幾乎全部都有他的參與,而且大部份都是由盛宣懷主導創辦,不禁給盛宣懷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聲望,同時還讓盛宣懷由商入政,現在也掛著朝廷的從二品大員,因此盛宣懷有時也會頗有自得,認為自己這輩子也算建立了不小的功業,但和海外華人建造的工廠相比,盛宣懷這才發現自已原來創辦的企業雖多,但卻根本就不值一論。
其實不僅僅是盛宣懷,袁世凱和李經方同樣也是大開眼界,原來工廠企業還可以這樣創辦,大感這次來青島確實是不虛此行。
而到這個時候,袁世凱和李經方在青島的工作也全部完成,於是兩人也向華東政府告辭,返回北京去交令。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