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接管青州的軍隊做了交接之後,羅嶽帶領著自己的部隊,離開青州,到濟南去和師部彙合。隨行的還有在青州之亂中陣亡的旗人家屬,大約2500餘戶,7000多人,他們都被安置到濟南去定居,實際就是服役。雖然這一批人員中缺少青壯年男子,不過對華東政府來說,青壯年婦女一樣也是勞動力,何況青壯年婦女還有另外的用途。人民軍中可還有大量的單身戰士。
經過了10餘天的行軍,羅嶽一行到達濟南,和師部彙合。這時一師進駐濟南己快一個月了。而人民軍的軍營選擇在濟南西北的濼口鎮,這時正在進行營房設施的興建。而軍隊暫時隻能住帳蓬。好在是這時己是6月時節,氣候炎熱,因此住帳蓬到也並不寒冷。而俘虜也都安排在軍區內做事。
師長張正傑接見了羅嶽,也像羅嶽介紹這段時間以來的情況。原來就在一個多月以前,袁世凱己帶領清軍對直隸、河南、山東一帶的義和團餘部發動進攻。
這時景賓廷、趙三多、李壯勇等人的聲勢頗為浩大,這時己經攻占大名府、鄣徳府、廣平府三地,共計有18個縣城,控製的人口近200萬,軍隊多達8萬餘人。
而這次袁世凱出兵,僅僅隻出動了1萬5千餘軍隊,分為兩路進攻,一路由王士珍帶領,5千餘軍隊,由山西太原府出兵,進攻鄣徳府;一路由袁世凱親統領,共7千餘軍隊,由保定府出兵南進,攻擊大名府,兩路鉗製合擊。馮國璋領3千餘炮兵隨後接應。
其實現在義和團餘眾起義的人數雖多,但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景賓廷隻是名議上的盟主,實際起義軍分成10餘支相對獨立的武裝力量,隻是在有戰鬥的時候,根據各股武裟勢力的自願而進行組合。不過其中要算景賓廷、趙三多、李壯勇還有夏思痛等人這一支的人數最多,而且戰功也最大,但也隻有1萬餘人,控製著大名府和附近的5個縣城,治下的人口大約60餘萬,也算是各股武裴勢力中實力最強的一支。
其實以景賓廷部控製的人口,軍隊的規模完全可以再擴大一些,但李壯勇一直都向他們慣輸兵貴精不貴多的道理,景賓廷等人也聽從李壯勇的建議,擴兵基本隻選擇青壯年男子,老弱病幼都不用。
而李壯勇的部下這時也擴大到了800餘人,同時分為兩部份,一部份為火槍隊,共有各種火槍200餘支,另一部份則仍然使用冷兵器,李壯勇挑人有比較嚴格的選擇,而且訓練水平也比其他隊伍高得多,平時也注重收集武器盔甲等裝備,因此他的隊伍人數雖然不多,但是起義軍中裝配最好,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而且作戰積極,從不為保存實力而消極避戰,可以說景賓廷、趙三多這一股勢力的功績有一半都是李壯勇打下來的。
夏思痛對李壯勇的練兵之法頗感興趣,因此常和他交談,進而發現李壯勇對海外世界、列國諸強竟然還有一定的了解,也不禁大為意外,李壯勇到也沒有隱瞞,告訴夏思痛,這些知識都是自己在人民軍裏學到的。
而得知清廷將出兵來進攻自己,景賓廷、趙三多、李壯勇、夏思痛等人商議決定主動出擊,搶先攻占順徳府,這樣就可以在大名府、鄣徳府、廣平府之前,設置一道屏障。並邀請其他武裝勢力一起出兵,不過有不少武裝勢力都為求保存實力而推辭,最終隻有6個武裝勢力願意和景賓廷等人一起出戰,總計兵力約2萬5千餘人。
不過袁世凱得知起義軍打算搶先攻占順徳府之後,也不敢大意,命段祺瑞先帶1千軍隊,輕裝出發,日夜兼程趕到彰德府去守衛,同時又催促王士珍盡快從山西進軍,合擊起義軍。
結果段祺瑞率軍急行,終於搶先一天,趕到順德府,並且在城外布置好陣地。起義軍向北洋新軍的陣地連攻了三天,但在北洋新軍凶猛的火力麵前,損兵1500餘人,都沒能攻破北洋新軍的防線,而就在這時王士珍己突進河南省,在一天之力,連續擊敗了三支起義軍,攻占了磁州、邯鄲,不僅切斷了彰德府與順徳府之間的連係,並且還直逼廣平府。
而景賓廷、趙三多、李壯勇等人也怕自己的後路被北洋新軍截斷,因此隻得從順徳府撤軍,退守到廣平府。結果王士珍、段祺瑞在廣平府城前會合,於是雙方在廣平府前展開了一場激戰。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