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來訪者(四)(1 / 2)

袁世凱的心裏微微一顫,道:“不知秦兄以為,這日俄一戰,勝負如何,於我大清又有何益損。”

秦錚道:“戰爭不過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日本雖國小人寡,但背後卻有英、美兩個大國支持,英、美兩國必會給日本提供貸款資金、裝備、情報等,而俄國雖大,但卻沒有一個國家會支持他,相反所有的國家都希望俄國輸掉這一仗,就連俄國的盟國法國都不希望俄國獲勝,如此日本當先占天時;而這一戰將在中國東北地區發生,離日本近在咫尺,而俄軍調動,遠在萬裏之遙,不僅耗廢時日,而且耗資巨大,在地利上也是對俄國不利;而且日本國內軍民人等上下一心,當年甲午戰爭時,天皇都帶頭節衣縮食,各級官員一率削減俸祿,捐錢購買軍艦,俄國國內卻是民忿沸騰、矛盾叢生,暴動頻繁,在人和這一項上,日本同樣也占優,如此三項均是日本獲勝,因此這一仗日本必勝。”

袁世凱聽了,也是半響無語,雖然他對日俄兩國都沒有好感,但在他的觀念中,俄國畢竟是老牌強國,從表麵上看國力強大,而且民風悍勇,怎麼要也不會打不過日本,但聽秦錚這麼一說,俄國確實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麵均不如日本,難道日本還真能戰勝俄國嗎?

其實這到不是袁世凱的目光短淺,在舊時空裏,在日俄戰爭開打之前,確實沒有人看好日本,畢竟無論從那個方麵來說,日本都不可能是俄國的對手,也包括日本在內,在發動戰爭時也是戰戰兢兢,明治天皇甚致都一度打算在開戰前兩個小時取消戰爭。而最典型的是在甲午戰爭時,日本還製定了勝平負三個計劃,而在對俄戰爭時,卻根本沒有製定任何的後手計劃,完全就是賭國運的孤注一擲。

不過秦錚是後知者,知道在舊時空裏這一場戰爭的結果,雖然在這個時代,曆史的發展己經發生了變化,但秦錚知道這個時候俄國外強中幹的本質卻是沒有變的,因此才敢作出日本必勝的預言來。

袁世凱雖然半信半疑,但也不會因此而和秦錚爭執,道:“如果真如秦兄所說,日本獲勝,那麼東北之地,是否還能收得回來呢?”

秦錚道:“當然可以,如果朝廷操作得當,定可在日俄之戰以後,收回東北之地。”

袁世凱頓時來了精神,道:“何以見得?”

秦錚道:“如果這一戰是俄國獲勝,必然不會退出東北,但日本獲勝則不然,因為日本打仗,必會向英、美兩國貸款、定購武器,現在日本的軍艦,就大多是從英國購買的,因此也必將受製於兩國,而英美固不希望俄國吞並我國東北之地,但也不會希望這塊地方又落入到日本之手,此戰之後必會要求日本將東北之地還於我國,隻要我國能在東北的投資、商業利益上對英美做出一些讓步,並且在東北也允許日本駐軍即可。”

袁世凱點了點頭,道:“隻是這日俄一旦開戰,確是在我大清領本上進行,那麼朝廷又當如何處置呢?”

秦錚道:“我有三策,可以讓朝廷選擇,其一,日俄開戰,朝廷即宣布中立,並劃定雙方交戰區,兩方都不得罪,隻等戰後再說,若選此策,俄勝則東北永失,日勝雖可收回東北之地,但也畢將喪失東北的大部份商業利益,而且日本必會在東北駐軍,並且可獲租界、經商等特權,如此後患無窮,因此為下策;其二是日俄開戰,朝廷助日戰俄,必要時甚致可以出兵助戰,或趁機占據要害之地,如俄勝則東北仍永失,但若是日勝,朝廷亦可與日本討價還價,力爭少損失利益,不過日本未必會輕易退讓,仍會在東北留軍駐守,後患仍在,隻能算是中策。”

袁世凱連連點頭,道:“那麼上策呢?”

秦錚看了袁世凱一眼,道:“上策就是日俄開戰,朝廷嚴辭遣責兩國在我國領土交戰,並立即進軍駐紮錦州、關寧一線,名為監視兩國,日俄兩國無論勝負,敗者固不足論,勝者也必將精疲力竭,無力再戰,朝廷便可以武力相驅,完全收回東北之地,而且將永無後患。”

袁世凱怔了一怔,道:“如此一來豈不是要同時得罪日俄兩國嗎?何況如此一來,英、美、法、德等國也會幹涉。”

秦錚笑道:“英、美、法、德等國幹涉也不是壞事,正好可借幹涉,迫使日俄兩國退出東北。”

袁世凱苦笑了一聲,道:“而且就算日俄兩敗俱傷,恐怕也不好對付,我也不瞞秦兄說,隻怕是朝廷仍然力所不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