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朝見風波(六)(2 / 2)

於是榮祿也隻好像李蓮英微一點頭,示意李蓮英答應下來。因為榮祿也看得出來,海外華人是肯定不會接萬海澄的,而自己這一邊也不可能把萬海澄扔下不管,隻能先把萬海澄帶回去再說。

李蓮英見了,立刻會意,道:“即然秦大人這樣說了,小人就將這奴才帶回宮去,交給太後、皇上處理,請秦大人盡管放心,太後、皇上定會稟公處置。”

秦錚笑道:“那就有勞李公公了。”

李蓮英忙道:“秦大人言重了,言重了,還請秦大人準備一下,下午進宮去晉見太後、皇帝,小人會準點來接大人。”

隨後李蓮英又教給秦錚演禮,然後才告辭回宮去交令,而其他人也都跟著李蓮英一起走了,隻留下李經方在館驛裏,雖然秦錚己表示不追究,但誰也不敢確保就不會什麼反複,因此留下李經方在館驛裏盯著海外華人,萬一有什麼事情,有個人在這裏也好先應付一陣。

秦錚等人就在館驛裏吃過午飯,到了下午2點左右,李蓮英果然又來了,當然是接秦錚進宮。於是秦錚換上官服,頭戴頂翎,又掛上朝珠,到是真有幾分官員的樣子。而李蓮英的態度十分恭順,甚致還主動的幫秦錚整理了一下官服,然後才行秦錚出發。

來到西安行宮,也就是巡撫衙門,來到大堂上,秦錚卻發現在正中的主座上隻坐著一個人,頭戴黃頂,身著皇袍,應是光緒,而李蓮英這才對秦錚解釋,原來慈禧身體不適,無法起身,因此隻有光緒一個人接見秦錚。

原來李蓮英等人回宮,將和秦錚交談的過程講說了一遍。慈禧聽了以後,也不禁又驚又怒,想不到海外華人居然又把球踢回來了,於是慈禧又和眾人商議如何處置萬海澄,最終決定暫時拖一拖,反正下午就要接見秦錚,就算是要處置萬海澄,在時間上也是來不及的,因此不如等接見完了秦錚,看看海外華人的態度再決定如何處置萬海澄。

而慈禧雖然也知道自己現在沒有和海外華人翻臉的資格,但也害怕在接見的時候,海外華人又給自己氣受,因此慈禧決定托病為由,不參與接見海外華人,萬一在接見的時候出現難堪,都甩給光緒,另外也可以借機試探一下,光緒和海外華人到底是什麼關係。當然慈禧會安排人員偷聽這一次接見。並且將全過程、對話都完整的記錄下來,交給慈禧閱覽。

雖然光緒知道慈禧肯定會派人偷聽自己接見秦錚的過程,但能夠有機會單獨接見海外華人,還是光緒覺得十分興奮,因為他一直對海外華人抱以極大的期望,也同樣希望想借這個機會考查一下海外華人,看他們是否值得自己寄以希望。光緒甚至己經做好了在監視之下,冒險給海外華人傳遞信息的準備。

秦錚雖然有些意外,不過仔細一看也就釋然了,反正見不見慈禧也沒什麼關係,因此按照李蓮英教授的方式,向光緒叩頭,行了君臣大禮。

光緒點了點頭,道:“平身。”

秦錚站起身來,這才抬頭仔細的觀看光緒,見他約30歲左右的年齡,眉目到是十分清秀,但兩頰凹陷,臉色發青,眉宇之間似有無限的憂愁之色,顯示出有極重的心事。秦錚當然知道光緒的心事是什麼,雖然光緒一生沒有什麼做為,甚致兩次對中國有至關重要影響的戰爭,甲午戰爭和八國侵華戰爭都是發生在他的任期內,但一般來說史學界對光緒還是十分寬容,並沒有把這些責任都推到光緒身上,而原因也自然是眾所周知。

而秦錚對光緒也頗為同情,光緒共計在位34年,在中國的曆代皇帝中並不算短了,而死的時候也不過37歲,可以算是英年早逝,但卻沒有一天能夠自己當家作主,到死也是一個傀儡皇帝,而且還死得不明不白。可以說光緒的一生就是一個巨大的茶幾,擺滿了各種杯俱。

其實按照清廷的禮儀規據,大臣見皇帝,都必須是彎腰垂首低頭,不能直視皇帝,最多隻能用餘光看看皇帝,秦錚不是不明白這些道道,不過他才不管這麼多規據,雖然秦錚十分同情光緒,但做為清廷的像征代表,光緒同樣是穿越集團要推翻的對像,如果將來穿越集團和清廷翻臉,開列戰犯名單,名例第一的自然是慈禧,而第二位肯定就是光緒。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