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農場巡視(二)(2 / 2)

王雲鵬道:“這個問題好解決啊,個體的農民當然不能大規模積肥,但我們政府可以出麵組織解決啊,一是由政府投資修建幾個大型積肥廠,二是由村為單位,或者是幾個村子聯合,修建小型積肥廠,我們提供技術指導,甚致是貸款都可以,這樣大小積肥廠相結合,不就可以解決施肥的問題嗎?”

高世則搖了搖頭,道:“我剛才的說還沒有說完,這個時代的問題並不是修建幾個積肥廠能夠解決了,而是肥料的來源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這個時代沒有化肥,因此我們使用的都是有機肥,這就決定了肥料的來源十分有限,農業作物的生長主要需有三種元素,氮、磷、鉀。我們以氮元素為例,100公斤的糧食作物大約需要2.5公斤純氮左右,而有機氮肥主要來自於人畜的糞尿或是綠肥腐熟肥,而根據舊時空己測算的數據,如果是糞尿,大約需要2個成人,或0.2頭豬,或0.2頭牛全年的產量,如果是綠肥腐熟肥,則需要2畝綠肥產量,也就是從理論上說,假如一戶有6個勞動力,耕種30畝,要想達到畝產100公斤,需要飼養10頭豬2頭牛,另外還需耍50-60畝柴草山,為豬牛提供伺料。在這個時代,這至少也是一個富農水平的人家,而且這還僅僅隻是理論產量,沒有計算糞尿收集、腐熟、貯存、運輸、使用過程中的遺失、流失、揮發等損失,其他的磷、鉀肥料,在隻能使用有機肥的前題下,磷肥主要來源於禽類的糞便、骨頭、魚刺等;而鉀肥主要是通過草木灰取得,這些肥料在自然界都不算多,不可能供應全民規模的農業生產,因此在這個時代,獲得肥料來源的範圍是極為有限的。”

“在舊時空裏,由於我們國家建國時的土地改革,還有80年代初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改革影響範圍太大,結果大家往往都忽略了,從1949年以後,國家一直都在大力的發展興建化肥廠,由其是合成氨工業,因為氨是製造氮肥的主要元素, 1949年全國隻有兩家規模不大的合成氨廠,氮肥產量僅0.6萬噸,而1982年卻達到1021.9萬噸,成為世界上氮肥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樣是舊時空裏提供的數據,1949年以前,中國的糧食平均畝產量都在100公斤以下,有時甚致在50公斤以下,而到了1984年,則提升到了平均畝產240公斤,而到到2013年,更是達到了平均畝產350公斤,所以在化肥問世之前,無論有多好的水利、良種、良法,都決定了農業是不會有飛躍性的提高。”

“我有把握將農場的量產提高三成,是因為農場基本可以算是國企,因此可以在肥料來源的問題上提供許多的便利條件,再加上積肥廠的精心配製,也能大大減少肥力的損失,這樣才能達到我的目標。但如果將這種耕種模式推廣到我們控製的所有地區,那麼肥料來源是肯定不夠的,我們能做的隻能盡可能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肥料,並減少巳有肥力的損失,再加上興修水利建設和科學的耕種方法,將產量提升一成左右。而且這還需要政府機關來統一組織才行,根據我這段時間的觀查,這個時代的有機肥原料浪廢現像十分嚴重,一是這個時代還普遍沒有平時收集有機肥的意識,二是沒有養成收集肥料的習慣,農村的情況要稍好一點,但普遍隻重視糞尿而忽視了其他的有機肥來源,如落葉、枯草、淤泥、骨頭,甚至是一些礦渣灰等等,而城市的浪廢現像就更嚴重了,膠州縣城裏至少有一半的糞料都浪廢了,而且還有大量的骨頭、魚刺等等。”

“另外剛才王主任提出的由政府投資興建積肥廠的想法確實很好,因為收集這些肥料的來源,隻能通過政府機關統一來做,如建立統的環衛係統,公共廁衛等等,才能盡力的利用好目前可以利用的肥料。然後由積肥廠統一進行積肥腐熟,並統一包裝,就可以極大的減少肥料在各個環節中的流失,然後再統一將這些肥料出售給農民,不僅可以增加一筆收入,而且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威信力,畢竟能夠把農業產量提升一成,對農民來說,也是相當可觀的結果了。”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