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複道:“知縣老爺不下令,是因為我們給他施加的壓力還不夠,萬老爺,請您馬上聯絡高密縣裏的其他有身份地位的鄉紳,向他們陳述厲害,說動他們一起明天再去向知縣老爺請願,眾議難違,我想知縣老爺這一次也不會再輕易拒絕了。”
萬俞福點了點頭,老實說他現在的方寸已亂,根本拿不出什麼主意來,再加上這一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對王家兄弟言聽計從,因此這時王克複說什麼,他都沒有異議。
這時又有一個地主道:“王少爺,你看我們守得住高密縣嗎?”
王克複道:“當然是守不住,但隻要是能夠守住一段時間,我們才能有空向別處救求啊。”
萬俞福道:“我們還能向誰求救?”
王克複道:“當然是袁巡撫,如果海外華人進攻高密縣,那就是侵犯山東疆界,袁巡撫主管山東的政務,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因此隻要是高密縣能夠堅守時日,隻等袁巡撫的大軍一到,危難自解。”
聽了王克複的建議以後,萬俞福也恍然大悟,他畢竟是在衙門是混事的,知道清廷的規據,失城棄地是地方官員的大罪,但隻要是城鎮不失,在城外怎麼鬧騰都不是大事,因此海外華人在城外的鄉村裏鬧,巡撫衙門或許不會當一回事,但如果海外華人進攻高密縣,那麼情況也就嚴重了,袁巡撫也決計再不能坐視不管,或默許手下的軍官私自行動,而是肯定會親自帶軍來解高密縣之圍。隻要高密縣能夠堅守到援軍趕來,就自然可以轉危為安了。當然,萬俞福畢竟不是官場中人,他的政治理解力,也就隻能到這一步了。
於是萬俞福連連點頭,趕忙叫過文書先生,給高密縣的有名鄉紳發請柬,又給其他的地主下達任務,有的去請人,有人定酒席,忙了好一陣以後,其他的地主全都離去,隻剩王家兄弟。
萬俞福道:“袁巡撫那邊,還要請兩位多多辛勞。”
王克複道:“好說,事不遲疑,我們兄弟馬上就動身去濟南,隻請萬老爺給我們安排馬匹 ,我們也好啟程。”
萬俞福忙道:“自是應當,自是應當。兩位稍候,我去給兩位安排。”說完之後,萬俞福起身離去。
過了好一會兒,隻見萬俞福帶著兩個從人出來,拿著一大一小兩個包袱,對王家兄弟道:“馬匹、幹糧、沿路的換洗衣服都己經給兩位準備好了,” 指了指大包,道:“這是五萬兩白銀,供兩位到濟南府去打點活動,無需吝嗇,隻要袁撫巡肯出兵解高密之難,我還有10萬白銀相謝。”又拿過小包,道:“這200兩白銀是送給兩人沿路川資,隻要兩位能夠請得動袁巡撫出兵,我當另有重謝兩位。”
現在萬俞福己經把袁世凱出兵增當成自己的救命稻草,而王家兄弟則是萬俞福最後的希望,當然甴於有上一次他們兄弟在濟南活動,真的弄來了北洋新軍助戰,也讓萬俞福對兩人這一次濟南之行有幾分信心。
不過萬俞福畢竟是久在官府混事,當然知道拿錢辦事、花錢打點的道理,因此這時也不惜血本,花廢巨資,並許下了重諾,隻為能請出袁世凱來救援高密縣。這一點萬俞福到也是看得很明白,一但高密城破,自己就算是不死,但萬貫家財必將全部落到海外華人的手裏,那還不如現在就都拋出去,盡為挽救自己的命遠,隻要是保住了自己的權勢,反正高密縣的全部錢糧稅賦都是自己管,那麼就算把家產都散盡了,還可以從頭再來;如果保不住自己,那麼也不把這些家產都便易了海外華人。
王家兄弟互相看了一眼,王克複道:“既然萬老爺這樣說了,我們也就不客氣了,我們兄弟此番去濟南,必會說動袁巡撫出兵,萬老爺請盡管放心好了。”
萬俞福點了點頭,向兩人又拜了一拜,道:“一切盡托於兩位。”
王家兄弟拿起了包袱,轉身離開了堂廳,萬俞福一直將兩人送到門外,這時萬宅的家人己為兩人準備好了兩匹馬,鞍轡俱全。王家兄弟翻身上馬,向萬俞福拱手告辭,然後打馬離開。
而萬俞福站在門口,一直看著他們兄弟兩消失在遠方,這才轉回到府宅裏, 但心裏依然患得患失, 安定不下來。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