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清廷招撫(八)(2 / 2)

不過莊親王對眾人的忠心十分讚賞,讓他們繼續看守府邸,並且留下了1千兩白銀,用於府裏的生活開支,以及購買所需的生活用品,當然也就不用再去做工了,另外將其他逃離的家人也都再招回來,畢竟在戰亂的時候逃離,也是人之常情,沒必要太計劃了。而且這些人大多都是在慶親王府裏服役了多年,用起來也順手。

而相比於慶親王府,趙舒翹就要倒黴得多,他畢竟是從底層升上來的官員,不僅家業沒有辦法和慶親王相比,家族的凝聚力也沒有形成,因此在八國聯軍攻破北京之後,家人全都逃跑了。人民軍接管了北京以後,雖然對府邸進行了淸理,但見沒有人管,於是將府邸查封起來,現在自然是解封了,但整個府邸空空如也,隻有滿地塵土。

好在是趙舒翹對此也早有思想準備,他這次也帶了幾個人回來,於是命人去找,結果到是找回來10餘人,趙舒翹安排他們打掃整理府邸,並且也給他們留下了一些白銀。

兩天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兩人也都把自己的家事都安排妥當,並且又聯名給西安的清廷發去一份電報,稟告了北京的情況,皇宮大體安好,請太後、皇帝放心雲雲。

第三天一早,兩人帶領著軍隊,在天壇全部登上了李鬆晨為他們安排好的火車,向天津進發。

莊親王、趙舒翹都是第一次坐火車。其實北京應該是中國最早修建鐵路的地方,在1865年,一個叫做杜蘭德的英國人在北京城外修了一條僅500米長的窄軌小鐵路,並且試行了小火車,誰知火車的汽笛一響,京城人心裏充滿了恐懼和驚詫:因為沒有牛馬拉動的車輛竟能奔走如飛,居《清稗類鈔》載:京人詫為妖物。結果這條鐵路迅速被駐守北京的軍隊拆毀,中國人這才放心地長出了一口氣。

隨後的時間裏,修建鐵路,成為清廷與各國之間一個經久不衰的永桓話題,洋人們反複要求在中國修建鐵路,並力陳修建鐵路的好外,甚致用上了先斬後奏、瞞天過海等種種手段,偷偷修建了幾條鐵路;但清廷就是不答應,而拒絕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什麼破壞風水,驚擾神靈,撞邪等等,那怕是洋人修好的鐵路,也花錢買來拆除。甚致出現了雖然修好鐵路,但又不許用機車牽引,而是用馬拉著車廂在鐵軌上行進的荒誕事情。

當時在朝廷重臣中,隻有李鴻章認識到鐵路的好處,而為了說服朝廷修建鐵路,李鴻章於1886年到1888年間,在清宮西苑(現在的中南海和北海)修建了北京第一條鐵路--紫光閣鐵路,總長1510.4米,並購買6節車廂,供慈禧出行乘坐,往返於儀鑾殿和北海鏡清齋之間。不過車廂也不是用機車牽引,而是由太監拉動行走。

這條鐵路建成之後,才逐漸打消了朝廷對鐵路的疑惑和反感,因此在1887年,紫光閣鐵路尚未完工,便由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主持,在台灣島著手修建鐵路,前後曆時六年,完成了從基隆至新竹全長106.7公裏的鐵路,成為中國人自辦自建的第一條實質意義上的鐵路。

隨後朝廷又相繼批準了津通鐵路、盧漢鐵路的建設,從此,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才艱難的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但直到這個時候,中國也僅有鐵路600餘公裏。

庚子國變之前,北京地區有津盧、盧保兩條鐵路,分別於1896年和1898年通車,但清政府及以破壞風水為由,不許火車進城,所以去天津要到永定門外的馬家堡車站上車,而前往保定須到盧溝橋車站上車。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之後,在天壇設立了總兵站,為了運輸方便,從馬家堡接沿軌道,從永定門入城到天壇,在圜丘門外設總車站,稱天壇外站,又從此斜接軌道到祈穀壇門,稱天壇內站,當然現在都由人民軍控製。而那條隻有像征意義的紫光閣鐵路,則被八國聯軍拆毀。

由於北京的鐵路修建較晚,而且莊親王、趙舒翹又都是中樞官員,出京較少,因此還從來沒有坐過火車,這次去天津,到是開了一回洋葷。不過到了現在,淸廷的官員們也都知道,這玩意是用蒸汽機作動力,並不是什麼妖術,而且兩人也都不是什麼守舊派,坐起火車來到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