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各方反應(六)(2 / 2)

不過如果海外華人真以為這些商業利益就能拉隴法、美兩國,那就太天真了,英國再清楚不過這兩國的尿性,隻要其他國家達成一致,同時組成多國聯軍,法、美兩國也會順水推舟的加入進來。何況法、美兩國也並沒有把話說死,還留有很大的餘地。因此完全不用多理他們,把其他國家搞定就行了。

現在世界上的大國就這麼幾個國家,其他的國家不過都是打醬油的貨,拉他們進多國聯軍,也不過是湊人頭,撐場孑,造聲勢,而隻要最後隨便分他們一點殘羹剩飯就行了。

這樣分析了一圈,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侯爵還有英國的內閣成員對第一份電報得到的結果都十分滿意,可以艘鷯醫爬愣崢前的一切果然都在大英帝國的掌握之中。因此索爾茲伯裏侯爵立刻再給各國政府發電,建議各國盡快協商本國對組織多國聯軍的要求、條件,以及各國能夠投入的兵力,七天以後,在中國上海,由各國領事為代表,開始正式協商組織多國聯軍的事宜。

參加多國聯軍的國家越多,各國之間的利益矛盾也就越多,因此要達成統一的意見,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幾輪協商談判,甚致是在台麵下的私下交易,才能最終確實,英國估計至少也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最終談好,到也不要強求,先讓各國國內拿岀決議來再說。

另外雖然大部份國家都在歐洲,但還是有曰、美兩個歐洲以外的國家,就是歐洲國家中,俄國也非常遙遠,因此不可能在歐洲找個地方大家碰頭開會,否則光是報到就要一個月的時間,上海就是最合適的地方,而且現在有線電報的技術己經成熟,消息通訊方便,距離並不成問題。

當然,英國國內也同樣需要評估海外華人的實力,畢竟海外華人可不是**無能的清國可以,這段時間以來,海外華人已經顯示出海陸兩方麵的強大軍隊,包括一向軟弱無能的清國平民,在海外華人的訓練下,也能成為不算的士兵,因此這一戰可就不能隨便了。

另外,這一次即然是英國牽頭來組織多國聯軍,英國自然也就要多出一點力,同時也是告訴各國,大英帝國的海軍,仍然是最強的。由其是海外華人在這幾戰中展示出強大的海軍實力,因此想要擊敗海外華人,就必須首先擊敗海外華人的海軍。大英帝國是以海軍立國的,現在也是海軍第一強國,而且還是玩的兩強標準,因此自然知道製海權的重要,那麼要對抗海外華人的艦隊,大英帝國自然是責無旁貸的。

不過現在英國確實全臨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的冏境,因此兵雖然是要出,但必須精打細算,否則這仗還沒開打,國家財政就先破產了,那可就鬧了一個大笑話了。

當然,要出兵先選將,甴誰來指揮英國艦來打贏這場戰爭,也不能輕視。不過專業人幹專業事,因此首相索爾茲伯裏侯爵立刻責令英國海軍大臣塞爾伯恩,推薦艦隊總司令的人選。而海軍大臣也早有準備,立刻向首相推薦現任地中海艦隊指揮官,約翰?費舍爾(John Fisher)中將。

按照海軍大臣提供的個人資料,這位約翰?費舍爾出身於海軍世家,13歲的時候便作為少年水手加入了皇家海軍,在服役其間,費舍爾在炮術和魚雷戰中均頗有造詣,並且積極參與軍艦的建造設計工作,在其軍事生涯中參加了克裏米亞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炮擊埃及亞曆山大港之戰等。

1890年費舍爾晉升為海軍少將,先後擔任樸次茅斯海軍造船廠總監;第三海務大臣;北美和西印度洋海軍站司令等職務,1899年又作為英國海軍的利益代表參加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同年晉升為海軍中將以後,又擔任了地中海艦隊總司令至今。

總體看來,費舍爾不僅有實戰經驗,管理艦隊的能力,更有在遠東中國作戰的經驗,因此確實是這次作戰艦隊總司令的最佳人選。

首相對海軍大臣推薦的人選十分滿意,立刻下令,馬上調費舍爾回國,讓他領頭評估海外華人海軍的戰鬥力,以及英國所需要出動的軍艦兵力。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