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方麵,由於德國的崛起,造成了歐洲大陸的失衡,也同樣給英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英國由於被布爾戰爭拖累,無力應對徳國的競爭,被迫將太平洋上的薩摩亞群島中的兩個島嶼讓給德國,以緩解德國對自己的壓力。在這種大局勢下,英國政府其實真的實在不願意在中國擴大戰爭的規模,再開避新的戰場。
但穿越者悍斷攻占了威海衛,確實是激怒了英國。雖然威海衛並不是英國的重點殖民地,但隻要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就不容被侵犯。而穿越者的行為,無異於狠狠扇了英國一記耳光,自從拿破倫戰爭以來,英國還從來沒有遭遇到這樣的挑恤,雖然現在大英帝國的國力有所衰弱,但也不是誰都可以來踹一腳。因此如果英國再不采取強硬的對策,那麼大英帝國百年的威名也將徹底掃地。
同時威海衛的失守,還牽扯到了英國國內的政治鬥爭,在野的自由黨、工黨就以此為借口,強烈的攻擊執政的保護黨釆取的對外政策,認為執政黨並未有效的維護大英帝的海外利益。
對此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侯爵當然不敢大意,立刻在英國議會展開討論,並且在參眾兩除均以絕對多數的優勢通過了“批準英國政府促進各國再次組成聯軍,擴大戰爭規模,以保衛各國在中國的利益” 的法案。
當然這項法案的通過,說明執政的保護黨,還有英國的議員們仍然保持著淸醒的頭腦,因為通過的法案並不是讓英國擴大在中國戰場的軍事力量,而是由英國牽頭,再組織一支八國聯軍。說白了就是在英國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充份發展英國的國際影響力,利用其他各國的力量,來擴大中國的戰爭規模,並維持英國在全球的領導力。這也箅是最早的巧實力。
得到了議會的授權以後,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侯爵立刻以英國政府的名議,向各國政府發電,正式提出組織多國聯軍,擴大戰爭規模,保衛各國在中國的利益的建議,詢問各國對這個建議的態度。
之所以用多國聯軍取代八國聯軍的名稱,是因為索爾茲伯裏侯爵發電的並不僅僅是組成八國聯軍的國家,還有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丹麥、芬蘭等,共計十五個國家。而拉這麼多國家,主要是希望能找幾個國家分攤軍費,以彌補英國財力不足。
就在第二天,徳國政府就第一個發來回電,表示徳國完全讚同英國的建議,而且德國願意出動一支五萬人規模的陸軍,加入中國戰場,但也說明徳國的海軍實力不足,要求英國能夠提供足夠的海軍支援。
第二個回電的是俄國,老毛孑同樣也讚同英國的建議,不過俄國建議這次組成的多國聯軍可以分成南北兩個部份,南軍由英國牽頭,由海路進攻中國,而北軍則由俄國領頭,由陸路進攻中國,兩路夾擊,齊頭並進,就可以一舉而勝。
緊接著就是日本也回電,雖然日本政府也讚同英國的建議,而且也願意向中國戰爭投入更多的兵力,但日本政府也提出,這次組成多國聯軍,必須要有統一的行動指揮,而且任何行動必須各國協商一致,任何國家都不能繞過聯軍,單獨行動,同時尊重其他國家在中國的利益。
隨後其他各國政府也都紛紛回電,表明本國的態度立場。
法國政府並沒有對英國的建議作出直接答複,隻說組成多國聯軍,擴大中國戰爭規模的關係重大,需要慎重考慮,法國政府願意與英國進行協商,以尋求最好的解決方案。
美國政府的回複也是勸英國慎重考慮,同時建議先和海外華人進行談判,力爭和平解決中國的戰爭,如果談判不成,再考慮戰爭。美國政府還表示,願意首先與海外華人進行談判接觸。這是唯一一個提出與海外華人談判要求的國家。
而其他國家如意、奧、比、萄、荷、班等諸國大多都從原則上讚同英國的建議,但對俱體事項,還要再進行協商,以確保每一個國家的利益。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