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道:“雖然如此,但海外華人不也是與洋人為敵嗎?萬一引來洋人再發大軍,豈不也是危害大淸嗎?”
李鴻章連連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此番八國聯軍進犯,雖然是因拳匪而起,但畢竟也是外寇入犯,何況京師失陷、朝廷被迫北狩,實為我大清之辱,而且我大清自鴉片戰爭以來,凡遇外戰,屢戰屢敗,而自從海外華人來華以後,數勝八國聯軍,一戰而收天津,再戰而收威海衛,三戰而收青島,凡此三地,均為列國所占我大清之地,實在大振奮人心之舉,何況海外華人本是我華夏裔,同根同種,因此同是與洋人為敵,但海外華人卻是深得人心,大義之道,而我們又豈能與海外華人為敵,必為千夫所指。悉老夫所知,東南大員之中,己有數人對海外華人心存善意,又豈會參與組成聯軍,與海外華人為敵。”
餘聯沅、盛宣懷聽完之後才恍然大悟,簡單的來說,義和團之所以成了現在人人喊打,並不是因為他們幹什麼裝神弄鬼、焚毀教堂,殘殺教士的事情,而是他們沒有打贏八國聯軍。如果義和團戰勝了八國聯軍,那麼他們所做的一切事情也就成為正確的事情,那麼“東南互保”也就成了叛國之舉,不過義和團己經敗了,因此他們做的一切就都成了害民誤國的壞事,而以反義和團為名組成的“東南互保”,也就成為正當行為,連朝廷都承認“東南互保”保全大清的半壁江山,是有功之舉。
而海外華人和義和團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確實打敗了八國聯國,雖然餘聯沅、盛宣懷並不知道勝利者不被指責的原則,但勝者為王敗者寇這個道理還是懂的。海外華人能夠打敗八國聯國,自然就是正義的一方,如果“東南互保”的督撫大員組織聯軍與海外華人為敵,當然就成了反叛的角色,一頂漢奸的帽子是肯定摘不掉的。除非是東南聯軍能夠再打敗海外華人,但連八國聯軍都被海外華人打得慘敗,餘聯沅、盛宣懷都不認為東南聯軍能夠擊敗海外華人。
李鴻章果然是老謀深算,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本質,當然參加了“東南互保”的督撫大員也都不是笨人,絕對有人能夠看出這其中的道理,因此東南聯軍根本就組織不起來的。想到這裏,餘聯沅、盛宣懷也不禁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幸好先來找李鴻章商量,否則可就身敗名裂了。
盛宣懷道:“那麼請問中堂,如果海外華人進攻上海,我們又當如此抵禦,難到隻能聽之任之,或者隻靠各國的軍隊嗎?”
李鴻章擺了擺手,道:“你們放心吧,海外華人是不會來進攻上海的。”
兩人聽了先是一怔,隨即大喜,但卻又不敢相信,盛宣懷道:“此言當真。”
李鴻章點了點頭,道:“海外華人雖然宣稱是‘心糸華夏,回歸中華’, 但他們仍是前朝遺民,並非是真想要歸複大清。”
餘聯沅立刻道:“那麼海外華人來我大清,又是何目地?難道是想取大清而代之?”
李鴻章搖了搖頭,道:“那到也不盡然。我大清建國二百五十餘年,己是根深蒂固,人心歸複,早己不複思前朝,海外華人雖然船堅炮利,但想取大清而代之又談何容易,據老夫看來,海外華人其實是想在我大清占得一塊土地,割據一方、裂土封王,以為大清藩屬,然非為臣下。先前海外華人雖占天津,但天津並非割據立足之地,而現在海外華人攻取威海衛、青島,應是打算在山東立足,故此絕不會再進攻上海。”
餘聯沅、盛宣懷聽了,也是半信半疑,餘聯沅臉色凝重,道:“中堂,若如中堂之言,海外華人占據山東,到未必利於大清。”
盛宣懷搖了搖頭,道:“那到也未必,若是朝廷善加驅使,讓海外華人與洋人互相牽製,也未必不利。”
李鴻章歎了一口氣,道:“火燎眉毛先顧眼前,以後的事情,就非是我們所能知了。”
其實李鴻章的這一番推論,主要是建立在張佩綸帶回來的信息,因為知道海外華人建國的島被毀,這一批海外華人實際己沒有立足之地,再加上海外華人占領天津之後封官設職,完全是一付建立政權的樣子,以李鴻章的閱曆、見識,那還看不出海外華人的打算。
而對盛宣懷來說,海外華人占不占山東並不重要,隻要他們不來攻占上海就行了。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