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盡管徳軍的兵力比威海衛的英軍多,素質也高出不少,但畢竟也隻有600多人,而海軍就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海外華人的手下敗將,因此盡管德國膠澳總督葉世克己經下令,開始準備守衛青島,但以目前青島的兵力想要守住青島,可並不容易。葉世克也向國內發電,表示如果沒有增援兵力,要守住青島是十分困難。
但無論是徳國國內,還是德國駐上海領事館,對此都有些束手無策,因為從徳國國內調兵增援,顯然是來不及的,而徳國在遠東地區也隻有靑島這一個殖民地,其他的殖民地不是在太平洋的島嶼,就是在非洲,從這些地方調兵,還不如從國內調兵。
即然國內指望不上,那麼從盟友或友好國家那裏借一些軍隊也可以,現在上海就有各國的軍隊僅萬人,以英法美日四國的軍隊為主,
原來在6月的時候,中國北方的義和團運動達到高峰,並且有向南方蔓沿的趨勢,在南方的一些城市甚致出現以自稱是義和團的組織,這自然引起了在長江流域擁有最大利益並最具權勢的英國關注,因此霍必瀾致電國內,建議采取措施,維持長江流域秩序,上海方麵分別派出仙女號、紅雀號軍艦,開赴南京和漢口駐守,而原先駐泊香港的軍艦無畏號則駐住上海,同時從印度、香港等地抽調5000左右的軍隊,登陸上海,然後分別駐守南京和漢口。
盡管後來清廷的東南督撫大員與上海的各國領事簽定了東南互保,保證中國東南的安全秩序由清廷的督撫大員負責,並阻止義和團運動向南方蔓延,同時也要求各國不要向中國東南地區派駐軍隊、軍艦。英國雖然也簽定了“東南互保章程”,但還是找各理由借口,向上海派駐軍隊。
其實英國的目地不僅僅隻是維持長江流域秩序,而是借北方的義和團運動,沿長江向中國的內陸發展,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最好是將整個長江流域都納入英國的控製下。
到了8月,參加八國聯軍的英國西摩爾少將帶領第一批英軍到達上海,盡管中國官員反複和英國協商,但西摩爾和霍必瀾仍然以保衛上海為由,留下3000士兵駐紮在上海。
不過英國的如意算盤可瞞不過其他各國,各國當然不會坐視英國出兵不管,由其是法美日三國,在中國東南地區也有不少的利益,而且這三國也都有兵可調,於是也都紛紛派兵進駐上海,當然理由也是保衛上海,而俄、徳、奧、意等國家盡管在中國東南地區的利益不大, 或是無兵可用,但也都跟著起哄,因為不能讓英國在中國獨大。結果到了8月底的時候,法美日三國的軍隊也陸繼進駐上海,使上海的駐軍達到萬人。
而中國官員趁機和各國協商,要求駐軍僅限上海一地,不能再向內地擴散,一來是英國見眾怒難犯,二來各國互相牽製,又形成了一個平衡,因此各國也隻能再次妥協下來。所以現在上海還有足夠的軍隊,如果從中抽調一二千增援青島,那麼守住青島的機率自然大大提高了。
但德國十分悲催的發現,這四個國家和徳國都沒有什麼交情,法國自不用說,自從普法戰爭以後,徳法兩國就成了死對頭,德國和英國的關係近年來也每況愈下,雖然沒有完全敵對,但也絕不算友好。因此希望英法兩國出兵增援青島,想都別想。
而德國與美國、日本之間到是沒什麼矛盾,但也沒有什麼交情,想請美日出兵增援青島,雖然不是完全沒戲,但也不是容易事情,需要外交周旋,以及利益的交換,不是一二天就能談定的。當然,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因此徳國國內很快就致電上海領事館,表示國內己經與美日二國進行外交接觸,爭取和二國能夠出兵增援青島。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