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了試訓之後,趙平被放回家休息三天,當然也是給他準備行李的時間,因為一但正式進了軍營,可就不能輕易的回家了,因此要帶的東西可有不少。
今天是趙平正式從軍的日孑,而趙維忠從上海購買回一批貨物,兩家商鋪均重新開張營業,因刃這個時候天津市場的物資還比較貧乏,因此趙維忠的生意不錯,於是在趙平試訓的期間,趙維忠一口氣新招募了六名新夥計,確保在趙平離開以後,自己身邊也不會缺少人手。
告別於趙維忠以後,趙平背起自己的行李,離開了家門,來到了征兵站。因為海軍的軍營設在大沽口,而趙平這一批的新兵共有23人,由征兵站統一組織他們去海軍軍營報到。
從天津新區到大沽口大約有40公裏,在這個時代,這可是一段不近的距離,如果靠步行,至少要半天的時間。不過征兵站也早有準備,安排了三輛驢車,等所有新兵都到齊以後,分別乘上驢車,向大沽口進發。
原來穿越者在前麵的戰鬥中,還繳獲了一些驢、馬牲畜和車輛,這些東西自然都被留在軍隊裏,畢竟這個時代的運輸,主要還是靠畜力,馬自然都被編入騎軍部隊,而驢則都被用來拉車運貨,當然也有一部份車輛被改成了載人的車輛,就像現在趙平乘坐的這一種,都是四輪車,由兩頭驢拉動,每輛車可以乘坐八人,以及隨身攜帶的行李。
在三天以前,從天津通往大沽口的道路己經全部慣通,但修路的工程還沒有結束,因為原計劃就是先修半側道路,可以盡快通車,然後再修另外一半。
三輛驢車離開了天津新區,沿著剛剛完工通車的道路,向大沽口駛去。雖然新修的道路隻完成了一半,但已經是比過去的道路寬闊得多,並排差不多可以行駛四輛馬車,畢竟這一條道路是按照舊時空裏四車道公路的標準修建,在這個時代來說,既使是隻有一半,但已建少有寬闊的道路了。而且路麵平坦,這輛四輪車本來就有懸掛減震係統,因此在道路上行駛得十分平穩。
絕大多數新兵們都是第一次出遠門,這時坐在車上,絲毫也感覺不到顛簸,都饒有興趣的觀看路邊的風景,以及另一側還在施工的場景,並且互相議論談笑。而趙平的年齡雖然不大,但他從小就跟隨趙維忠,到大沽口去過不下十數次,每次都是坐中式的兩輪馬車或驢車,一來是中式的兩輪車本身沒有懸掛係統,二來是道路起伏不平,因此每一趟走下來,整個人都被顛得快要散架了,那有這一次這麼舒適。
車是從洋人那裏繳獲來的,但這條道路卻是海外華人入主天津以後修建的,而且前後也就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就修出了這樣一條平坦寬闊的道路,也讓趙平不由得不驚奇,海外華人到底是怎樣做的。要知道像這樣一條道路,如果是清廷來主持修建,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就在這時,車上忽然有人道:“你們看,那是什麼?”
眾人尋聲看去,隻見在施工的另一側,有一個巨型大車,高、長均達丈許,寬約六尺,前輪是一個徑長四尺的巨大圓簡,無驢無馬拉動,自駛行動,並且發出刺耳的轟鳴聲。而這輛車的所過之外,浮土碎砂細石等物均被壓成平坦的路麵。隻看得眾人咋舌瞠目,不知這是什麼東西,
其實穿越者使用是一台中型光輪壓路機,全重為18噸,采取後輪驅動,前輪輾壓的技術,在舊時空裏,這是修路常用的機械之一。一般修建二級公路、三級路麵,或是一級公路、一級、二級路麵的基層、底基層,都可以使用中型光輪壓路機進行壓實輾軋。
現在穿越集團中,一共有六台這樣的中型光輪壓路機,另外還有兩台重型光輪壓路機和六台輕型壓路機,這次修建津沽公路,臨時執委會拔給施工隊兩台中型光輪壓路機、兩台輕型光輪壓路機,而就是這四台壓路機,使得整個修路的效率大幅提高。
趙平到底是比別人多了不少見識,知道這定然是一種專門用來修建道路的機器,怪不得海外華人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修建出一條平坦寬闊的道路來,原來是有這樣的機器。趙平是見過洋人修路的,就是用驢馬拉著一根巨大的石柱反複輾壓,其實比清廷高明不了多少,而從來沒有見過洋人使用類似於海外華人這樣的機器,看來老爺曾經說過,海外華人的機器技術,不在洋人之下,這話果然不假。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