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出兵(二)(2 / 2)

因此德國到是一直在口頭上支持俄國在中國北方擴張。並且借著這次義和團運動,徳國公使克林德被殺,爭取到了八國聯軍司令官的位置,德皇威廉二世任命瓦德西為司令官,帶領一支由十二艘軍艦、七艘輔助艦船,共計兩萬士兵,包括七千作戰兵力的龐大軍隊,於8月19日出發,趕赴中國。名議上是懲罰中國,實際是趁機在中國獲得更大的利益。

不過這個時候,八國聯軍己經攻占北京四天,德軍趕到中國,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徳國自然巴不得中國的局麵越亂越好,不把水給攪渾了,那摸得到魚呢?但讓德國和俄國站在一起和英美日對抗,那可沒門,死道友不死貧道,你們爭個頭破血流最好,我正好可以從中取利。

至於八國聯軍中的另外兩個國家,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則純粹是打醬油的角色,跟在大哥的後麵吃一點殘羮剩萊就滿足了。而事實在八國聯軍中他們的軍隊猶如儀仗隊,都隻有區區數十人,沒有任何戰鬥力可言,在海軍方麵,兩國也都隻各自派來一艘軍艦湊數。

沃爾科夫上校雖然不是政客,但對目前八國聯軍中微妙的氣氛還是能夠感覺得到,俄羅斯人盡管野蠻,但卻並不缺乏智慧。

既然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打了敗仗,自然是要去找回場子,現在大沽口沒有俄國陸軍駐守,不過停泊著六艘軍艦,分別是戰列艦西索伊號、裝甲巡洋艦俄羅斯人號、淺水炮艦朝鮮人號、吉利號、海狸號、基立亞克號,總計有海軍士兵二千餘人。雖然這一戰俄軍損失了近七十人,但從各艘軍艦上再拉出一支三百人左右的軍隊去找場孑,還是完全做得到的。

不過沃尓科夫上校考慮了一會兒之後,還是決定不要單獨行動,而是向駐守大沽口的聯軍指揮部報告,要求指揮部組織軍隊,去剿滅這支清軍,畢竟聯軍上層一再強調,各國的軍隊一定要聽從指揮、步調一置。

而且在聯軍當中,俄國一直比較孤立,英美日三國對付俄國的口徑幾乎完全一置,而俄國的盟友法國對俄國的支持也有限,徳國更是指望不上,如果出動幾十名士兵外出搶劫還無傷大雅,但要出動一支三百人的軍隊,這個動靜就太大了,難免又被英美日詬病,雖然戰鬥民族並不畏懼和英美日對抗,但能夠避免還是避免的好,畢竟現在俄國的目標是實現黃俄羅斯計劃,和其他各國還是盡可能搞好關係。

另外沃尓科夫還想到,如果這一次襲擊事件是聯軍內部的某個國家幹的,那麼俄軍就更不能單獨行動,而要求指揮部出兵,正好也是試探一下,聯軍是否真的要和俄羅斯翻臉。

駐守大沽口的日本軍官叫做大津佑樹,軍銜大佐。雖然擔任八國聯軍駐守大沽口的指揮官,但大津佑樹大佐的心裏十分清楚,除了日軍之外,實際自己誰都指揮不了。因此對各**艦上的水手在四外是搶掠,大津佑樹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是幹得不是太過份,大津佑樹基本都沒有管。

相反,大津佑樹還多次組織日軍出動,同樣的到附近的村莊鎮店去搶掠,但和其他國家不同,日本人搶回來的東西除了糧食之外,全部上交收歸國家所有。因為盡管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向日本賠償了二億三千萬兩白銀,加上在中國搶掠的物資,共計價值白銀約三億五千多了兩,但現在的日本畢竟還是一個後進國家,工業並不發達,經濟實力也不算。而且甲午戰爭雖然取勝,但將日本幾乎耗得山窮水盡,舉債維堅,而“馬關條約”獲得的賠償,有一半用於還債,加上又要打造六六艦隊,陸軍同樣也要擴張,每年的軍費開支直線上升,超過政府財政收入的三成以上,自然是入不敷出。

這次來中國參戰,除了遏製俄國之外,日本同樣還抱著在中國再撈一把的心態,而士兵搶掠回來的物資,自然是都上交國庫,這也幸好是小日本一向習慣於服從,雖然不排除少數日兵會有一些私藏,但大多數日兵都老老實實的將搶掠回來的東西上交,不然換了那個國家的軍人都不會幹的。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