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 終結與開始的前奏(1 / 2)

(01891 已重修)

清晨,青雲山。

重岩疊嶂,雲霧繚繞。高高聳立的蒼翠山頭,深秋的冷風吹散雲霞,露出遠處微微發紅的際線。

青雲山海拔不過千餘米,地形卻複雜異常。陡峭的山坡近乎垂直,斷崖與山洞隨處可見。南邊的懸崖垂直而下數百米,下方便是滾滾東流的河水,一旦失足墜落絕無生還可能——因此,這道懸崖也被當地人稱作“斷魂崖”。

這一帶山區鮮有人煙,隻有山腰較為平緩的地帶有稀疏的村落。生活在深山中的村民少與外界溝通,世代靠采茶為生。而茶樹多生長於陡峭的山崖,即便當地的采茶人已經習慣於在峭壁間行走,依舊難免有失足之時。

不知從何時起,村中開始流傳一種法——當采茶人不慎墜落山崖,如果他足夠幸運,便會被一股清風托起,安然送回原處。有人信誓旦旦地自己經曆過這般不可思議之事,也有人表示自己曾親眼目睹了同伴被無形的某種力量高高卷起。

不少村民相信,青雲山的山頂居住著神仙。

“——神仙個屁!”

老人手中的細竹竿毫不留情地敲了一下男孩的屁股,口中罵罵咧咧,“再瞎看什麼神神鬼鬼的破故事我就揍你!”

男孩被打得一躥,委委屈屈地反駁,“不是故事……是大壯哥哥告訴我的。他他爹有一……”

“明兒他他祖宗是神仙你是不也信!?”

見男孩終於不話了,采茶老人這才哼了一聲,拽了拽背上的茶簍。

一高一矮兩道身影在崎嶇不平的山間行走了一陣。剛下過雨的山路十分潮濕,即使是從在山裏蹦跳的男孩也覺得腳底打滑,連忙心翼翼地放慢了步子。

待祖孫兩人在山崖邊的平緩處稍憩,生性活潑的孩童早已忘記幾分鍾前屁股上火辣辣的痛感,忍不住再度發問道,“爺爺,你救了牛叔叔的到底是誰呀?是不是神仙?”

老人一板臉,“你牛叔叔自己爬上來的!還神仙,別聽大壯那混子瞎吹!”

“哦……”

“摘你的野菜去!摘不滿一簍中午不給你吃飯。”

男孩立刻乖乖閉上了嘴,抱著一號的竹簍噠噠地跑到草坑邊,悶頭尋找起了野菜。

“一到晚胡思亂想,神仙……”采茶老人沒好氣地嘀咕著,話語的後一半漸漸放輕,消散在男孩輕快的哼唱聲中。

他是這座村莊中年紀最大的采茶人。由於兒子早早地下山去大城市謀生活,已經許久沒有音信,自己的身子骨也還算硬朗,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放下世代相傳的采茶手藝。

老人已經在的村子裏生活了六十多年,見識過了足夠多的稀奇古怪的事。盡管他對“神仙論”嗤之以鼻,屢屢禁止村中的孩談論相關話題,但是——

在老人尚年輕時,曾經親眼見到過無形的風化為援助之手的奇跡。

多年前的他在獲救後恨不得把這件事宣傳給所有人聽,就和現在村裏的年輕人一樣。但是,對於見證了數十年風雨的老者而言,這不過是件芝麻大的事。

老人知道世上無奇不有。青雲山腳下有一戶很有名的開了堂口的人家,據他們世代擁有通靈的能力,能夠與鬼魂對話,引靈附體,洞察人的因緣與未來,附近不少村子都請過這家人去看事。既然如此奇人都堂而皇之地存在,能夠操縱風雨雷電又有什麼可嘖嘖稱道的呢?

除去那戶揚名於這一帶的通靈世家,老人在六十多年的人生中接待過不少更加低調的、擁有奇異力量的客人。他們大多隻是路過此地尋個住處,從未大張旗鼓地彰顯自己的特殊之處。甚至連出手救助過自己的並非神鬼而是人類,都是老人無意間瞥見某個大意的年輕人掌心裏打轉的氣旋後,暗自猜測的結果罷了。

他最近一次見到“特別的客人”造訪是在一年前。一個青年帶著中學生年紀的少女來到了村裏,住了兩晚略作憩便匆匆離去。他們並沒有做出什麼異於常人之舉,隻是少女那柄看似是兒童玩具的長刀暴露了他們的身份——他曾經見過刀鞘上刻印的那道花紋,在多年前“某個大意的年輕人”身上。

老人並未向他們開誠布公什麼,僅僅是作為當地人略盡地主之誼,招待他們在自己家的空房子中居住了兩日。在他看來,這些能夠呼風喚雨的家夥也不過是再平凡不過的人類。

那兩人的穿著打扮都十分普通。若不是聽到少女稱呼另一人為師父,他還以為這是對出門遊玩的父女。青年的性情平易近人,與村裏人相處得很不錯——至少比前幾來采風的什麼王姓大牌攝影家討人喜歡得多。而與青年同行的少女看起來似乎是初中生的年紀,性子比青年要安靜不少,總是抱著厚重的習題冊寫寫算算,和山下鎮子裏那些被課業所壓迫的孩沒什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