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911:15:23
繼續
那麼,劉秀重用卓茂引進人才戰略工程,究竟奏效了沒有?我想,應該奏效了。大家注意,劉秀任命卓茂為太傅,正是那種地位極高、手裏沒權的職務,說白了,劉秀根本也沒打算讓卓茂幹什麼,用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吸引人才。卓茂於公元25年任太傅,公元28年就去世了,期間確實沒有什麼擺得出來的建樹。公元60年,劉秀的兒子明帝劉莊,為東漢開國功臣畫像,陳列在雲台,史稱雲台二十八將。後來,劉莊覺得二十八將還不夠,又加了四位,前三位是王常、李通、竇融,這哥兒幾個,可都是出生入死、戰功赫赫,但這第四位,真是邪了門兒了,大家猜到了,對,居然是卓茂!
劉莊既沒理由、也沒義務為卓老漢唱讚歌,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卓茂雖然什麼也沒幹,但為東漢政府是立下了大功的。這個功勞就是,卓茂擢拔於布衣之中,確實為劉秀政府吸引了大批人才,而且,劉秀在統一天下之後,開國功臣基本上都被閑置不用,那麼,誰來運作政府?要用讀書人、文臣來治國,我有一種感覺,可能正因為卓茂等“六君子”的緣故,在各方勢力林立的情況下,有為青年都投奔劉秀了—這麼一琢磨,還有點抗戰時期進步青年去延安的意思,嗬嗬。
司馬光評論:…劉秀剛剛當上皇帝,各地英雄豪傑,爭奪政權,四海之內,像滾水般的沸騰。一些衝鋒陷陣的人,奇計百出之士,最受尊重。隻有劉秀注意到忠厚的幹部,表揚規規矩矩的官吏,從低微的民間,一下子擢升到諸公之首,正說明他何以能光複原來政權,而王朝又能維持長久的原因。因為劉秀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先做,什麼事情才是根本。
柏楊先生評論:劉秀之所以能光複原來西漢王朝的政權,是因為戰場上獲得一連串勝利,如果處處敗仗,縱有十萬個卓茂,也沒有用。當此之時,劉秀第一優先去做的,是加強他的武裝部隊,不是物色迂闊的老漢。對卓茂的任命,不過刀光血影下的一個小動作…儒家學派對“大儒”之類,總是誇張他的功能。既迷惑不了君王,也迷惑不了小民,倒迷惑了自己。成家皇帝公孫述可算是一個崇拜“大儒”的人,結局是什麼,曆史有明白記載。
老實說,我不太讚成柏楊先生的觀點。通過上麵的分析,劉秀用卓老漢,固然不是司馬光所標榜的任用“忠厚的幹部、規矩的官吏”就是他能夠光複政權的原因,但也絕非柏楊先生所說的“刀光血影下的一個小動作”,而是劉秀吸引人才的一項戰略工程。
日期:2021-05-3009:56:58
15燕王彭寵的悲催人生:被劉秀逼得謀反,被幽州牧朱浮罵為“遼東豬”,被家奴子密砍了腦袋(1)
黃河以北地區是劉秀的發跡之地,特別是滅了郎漢皇帝王郎(劉子輿)之後,劉秀成為政治新貴,有了逐鹿天下的底氣和地盤。而在消滅王郎的過程中,漁陽郡太守彭寵居功甚偉,尤為重要的是,彭寵基本上是在劉秀最恓惶的時候加入劉秀陣營的,倘若彭寵落井下石,劉秀很可能早就被砸死在井底了。然而,劉秀稱帝之後,彭寵竟然反叛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後漢書》把彭寵和王郎、劉永、張步、李憲、盧芳合為一傳,這哥兒幾個除了張步稱王之外,其他幾位全都稱過帝誒。
彭寵是南陽郡宛縣(南陽郡郡政府所在縣,河南省南陽市)人,他老爹叫彭宏,漢哀帝時任漁陽郡(北京市密雲縣)太守。彭宏不但長得帥,而且高大威猛,更是當地有名的大胃王和大酒桶,威震邊關。王莽攝政時,誅殺了不少不肯歸附的人,彭宏就是其中一個。
彭寵年輕時在郡裏當小吏,王莽地皇年間(公元20年-23年),成為大司空王邑的幹部,跟著王邑迎戰玄漢政權的部隊。大軍到達洛陽,彭寵突然聽說,他弟弟居然在玄漢軍中任職。彭寵當時臉就綠成了梅雨潭,害怕王邑把他砍了,就帶著小老鄉吳漢撒丫子逃往漁陽,投奔老爹彭宏的老部下。
公元23年,玄漢政權滅了王莽,劉玄稱帝,派近侍韓鴻持符節到黃河以北地區招安各郡縣,到薊縣(北京市)之後,得知彭寵、吳漢竟然是親老鄉,立即拜彭寵為偏將軍,代行漁陽太守職事,又封吳漢為安樂縣縣令。
年底,劉秀以玄漢政府大司馬身份再度安撫黃河以北,到達薊縣,彭寵打算歸順。恰好王郎稱帝(郎漢政府皇帝),傳檄燕、趙地區,這一帶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歸順王郎。彭寵正猶豫到底跟著哪邊混,上穀郡(河北省懷來縣)太守耿況派人聯絡彭寵,商定還是歸附劉秀。彭寵就派吳漢、王梁、蓋延、嚴宣等人率步兵、騎兵共三千人,與上穀軍合兵一處,向南攻城略地,到了廣阿(河北省隆堯縣東)與劉秀會合。劉秀以劉玄的名義封彭寵為建忠侯,賜號大將軍。劉秀攻打王郎,包圍郎漢政權都城邯鄲,彭寵轉運糧食,前後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