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曆,1935年夏。
安龍民主國、唐山郡、安南縣,海邊一處亂石灘。
張新雙手緊緊被母親握住。
“阿新,到了南尼國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不要好狠鬥勇...”
看著霜染雙鬢的婦人,對自己情真意切、發自內心的關愛。
那怕張新靈魂是來自另一片時空的21世紀,也難勉動容。
“娘,我一定會回來。”
“好。”張氏拍著兒子的手背,“家裏不用擔心,我會照顧好芸娘。”
芸娘是這具身體的童養媳,今年六歲。
在當地,當兒子稍長,家裏就要為兒子定下親事,或者收一個童養媳進家來。
但對於這張新的家庭來說,找媳婦卻是一個大難題。
究其原因是因為窮。
窮到斷頓。
但就在4年前,也就是這具身體12歲的時候,突然喜從天降。
鄰村一家姓王的農民,家境貧寒,要將女嬰王芸送給張新鄰居家做童養媳,哪知認錯了門。
誤送到張新家門口。
這讓張氏高興極了,便將年僅兩歲的王芸留了下來。
事後。
王芸父親發現送錯人家,又來到張新家,想要索回王芸時,他發現張新家裏雖然窮,卻是一戶正派勤勞人家。
張新讀過兩年私熟,長相也好,應話之間顯的忠厚、聰明。
這讓王父很是賞識,便同意讓王芸這個比張新小十歲的女孩做了他的童養媳。
有了童養媳,就要多養一口人,年紀小小的張新知道自己肩上義務又多了一份。
平日裏除了種田,便是上山砍材、挖山藥。
積勞成疾,身體出了毛病,一場大病後,靈魂變成穿越者‘張新’。
這時船老大催促道,“那張氏,不能再擔誤了,還要到外海換輪船呢。”
安龍國實施閉關鎖國,不許國民出國。
大船不被允許靠岸,隻能通過小船駛到外海,再登大船。
“是...是...吳老大辛苦。”婦人不舍地鬆開兒子雙手,“去吧,一切小心。”
張新點點頭,把出門前換上的新布鞋從腳上脫下來,輕輕地揣到懷裏。
願望很美好,但張新知道,這次離開,下次是回來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以後,甚至是永遠...
最後看了眼這具身體的母親,張新赤腳走到海水裏,登上一艘十五六米長的木船。
這艘木船的終點是正東方向三十公裏。
“劃船,把漿拿起來,大家用力劃。”吳老大對眾人吩咐。
張新最後上船,拿起船漿便開始刨水。
十多人一起劃,小船快速離開岸邊,向著大海深處遊去。
“你為什麼去南尼國?”
“逃壯丁。”
“我也是...”
並排坐在張新前麵的兩人低聲交流。
巧了,逃壯丁也是張新出走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張氏從人們的言談中得知,‘巴南卡尼聯合王國’簡稱南尼國,那裏氣候濕熱,雨量充沛,適宜農作。
而當地人疏於耕作,又不願從事商販。
反之,安龍人勤快,能吃苦耐勞,到那裏去可以從事農、工、商、漁各業。
就業和發財的機會很多,其中經營有方者,已成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