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日,早朝。
“懿兒此次隨軍,蔣大將軍對你誇讚有加。說你上陣殺敵,英勇善戰,而且足智多謀,深思熟慮,頗有朕年輕時的風範啊!”
皇帝此話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寂靜。
蔣振楷被點到時便低頭弓腰,聽著皇帝的話,微微皺眉並無言語。
蕭鸞則是在皇帝說“頗有朕年輕時的風範”時,臉上笑容一僵。
而當事人蕭懿不明白皇帝這話的用意是什麼,在他回京述職的時候,皇帝已經對他此次隨軍征戰的表現表示過欣慰了。如此再次提起,所謂何意?
蕭懿心中很是疑惑,但還是畢恭畢敬地說:
“父皇謬讚了,兒臣經驗尚淺,此番多虧了三皇兄和蔣大將軍的包容與指點,才沒有添亂!”
蕭懿覺得奇怪,自從他們班師回朝,蕭衍稱病後,皇帝雖對蕭衍的功勞加以肯定和賞賜,也派了太醫前去燕王府,但除此之外,便沒有再問及蕭衍。
“嗯,衍兒從小便喜歡跟隨蔣卿去西北,一去就是好幾個月,對沙場和兵法頗有研究。長大了便獨當一麵,成為了威懾敵軍的人物,朕深感欣慰,懿兒你要好好向衍兒學學!”
皇帝點了點頭,表示很滿意蕭懿這個回答。
蕭懿也暗自鬆了口氣,心想應該是自己想多了,剛剛隻不過是皇帝給自己的一個考驗罷了,看自己會不會一次兒驕傲自大。
“是!兒臣謹遵父皇教誨!”蕭懿低頭頷首,十分謙虛。
皇帝嘴角露出了一個頗有深意的笑容,然後當著滿朝文武說道:
“你今天也有十八了,又有了戰功,經過這次曆練也成熟了,以後商討國事,你也一並留下來聽吧!”
皇帝此話一出,朝堂一片寂靜,所有人都不敢開口說話,但心中都有一個疑問。
能夠參與商討國事的,皇子之中,也就隻有太子一人。當年燕王屢立軍功,皇帝也曾這麼對他說過,但燕王婉拒了。因為燕王說,他隻懂兵法,不懂知國之道。
皇帝聽了之後也不惱,畢竟這本來也隻是儲君和朝中重臣才能參與的,便不勉強燕王。誰都知道,燕王從小在皇帝膝下長大,又是皇帝親自教導的,除了太子,皇帝最寵愛的兒子就是燕王。
如今太子黨和燕王黨的局勢越來越明顯,難不成皇帝見燕王處於下風,於是拐了個彎讓蕭衍知道國事?畢竟蕭懿與蕭衍感情甚好,若是蕭懿參與國事,必定會與蕭衍說的。
蔣振楷眉頭皺得更深,他不明白,皇帝為何會突然要蕭懿參與國事。
而蕭鸞此時臉色可謂是難看了,他原本以為自己儲君的地位穩固,可是皇帝卻一而再地動搖。
蕭懿沉默了一會兒,想不出皇帝的用意,剛想開口拒絕,便聽到皇帝說:
“就這麼定了,退朝吧!”
蕭懿出了宮門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便直奔燕王府,無奈被拒,於是打道回府。
二月十九日,夜深人靜。
燕王府,後花園,一隊護衛巡邏經過,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