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山有隱士(1 / 2)

湘之以西,地理位置較為特殊,西北方與川,鄂相鄰,西南方則靠近黔東,是一處銜接三省之地,此地,山川河流,奇特秀麗,多高山密林,奇峰怪石,地勢屬於山區。

而湘西之地,自古民間流傳著一句名言,叫作“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前半句說的是此地天氣無常,後半句形容的便是湘西地貌。

居於在這一帶的人,多數是為苗人與土家人,苗人和土家人大多都生性豪爽,且勇猛凶悍,慣於縱躍山林之間,都屬少數民族,古時統稱為..武陵蠻。

由於湘西地屬山區,耕種土地較為稀少,苗人與土家人,在耕種閑暇時,總不乏年輕力壯之人,奔走於山間密林,或采集珍貴藥材,或狩獵山中野獸,進行販賣,以此來添作家用,直至年紀老邁,無力縱橫山林,才會棄林居家,安度晚年。

這一日,時臨晌午,在湘西群山諸峰之間,一條無名山間小道上,正行走著一名老者,老者年紀約莫在半百之數,他頭上纏帶著一條青絲巾頭帕,穿一件灰色圓領斜邊襟上衣,褲子穿得是藍色秀邊筒褲,著土家人打扮,此刻,他肩上挑著一副竹筐,筐裏放著些油米等事物,正向著大山深處快步著前行。

老者,是山下村中的居民,姓顧,叫作青山,年輕時曾是一名采藥人,此次進山卻不是為了采藥,而是去探訪故人。

顧青山所訪的故人,居於山林深處,所以他每次前來,總要帶些生活所需用品,這些東西雖不是什麼高檔華貴之物,對於隱居深山之人來說,卻顯得十分珍貴。

他擔著竹筐沿著山道快步行走,行至中午時分,已來到一座山下,走了沒過多久,便見到山路旁邊流淌著一條小溪,溪水潺潺,清涼透徹,流至一處低窪地,便形成一座小湖,而小湖東邊的不遠處,有一片竹林,顧青山順著林間小道望去,隱約可見小道的盡頭有一座竹子搭建的房屋,那裏正是他此行目的之所在。

過不多時,顧青山已走進竹林小道中,但見道路兩旁青竹挺拔豎立,竹葉鬱鬱蔥蔥,微風輕拂,傳來一陣淡淡的竹香,聞之隻覺心曠神怡,好不爽利。

若不是此地主人,不喜歡別人打擾,他倒真想在這清幽閑雅之地住上些日子。

他此刻尚未走近竹屋,遠遠便似瞧見屋前空地上有一道身影,再走近細看之下,卻是一名十七.八歲的少年,隻見那少年正赤膊著上身,露出一身虯實的肌肉,站立在空地中間,雙腿彎曲,手臂橫擺,手裏一邊抓著一副木桶,桶中兀自盛滿了水,卻是在練功。

隻見他,雙目直視,目不轉睛盯著身前木桌中那香爐上的一柱清香,仿佛入定似的一動不動。

顧青山見此,不禁放緩了腳步,似乎怕是驚擾到了少年,連走路都是走的極輕,極輕。

待得走到竹屋前時,見少年身側,有一張竹製方桌,上麵擺放著一壺茶,兩隻竹杯,方桌旁南北方向各有一張竹椅,於是他悄然走到竹桌旁,將肩上的擔子輕輕卸下,立於一旁,然後坐在竹椅上,一言不語的瞧著空地上的少年。

而這一切,少年似乎並沒有察覺,隻是如同千年古樹般佇立在那裏,紋絲不動。

如此過了良久,待得香爐上最後一節清香燃盡,香灰墜落,少年募地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已然從入定之中醒轉過來。

顧青山見狀,心知少年練功已畢,便想上前與少年說話,誰知腳下剛邁出一步,隻發出一聲極輕的聲響,卻已然被少年察覺。

少年突然轉過身來,眸光一掃,見來人是顧青山,不禁臉上舒展笑容,道“顧叔....原來是你!”

顧青山也是一笑,說道“是啊……有些日子沒來啦,怕你和你師傅少了油鹽米醋,給你們送了些來。”

少年見竹桌旁,有一副竹筐,裏麵果然放滿了東西,不禁一喜,說道“顧叔....謝謝你了,走了這麼久的山路,一定累了吧,來....喝口茶水吧。”

少年說著,伸手示意顧青山坐下,又倒了杯清茶,遞給了顧青山。

顧青山伸手接過少年遞來的茶,雖然感覺清茶此刻已涼,但未至鼻口間已聞到一股淡淡的清茶香味,不禁心神一震,淺嚐了一口,隨即一飲而盡,說道“嗯……好茶,好茶,真是好茶!”

少年見狀,不禁低頭偷笑。

顧青山見少年低頭偷笑,有些不解,問道“陸拾遺,你笑什麼?”

陸拾遺抬起頭來,忍住笑道“顧叔....這茶不過是我在一株野茶樹上隨意摘的,還有很多,顧叔若是喜歡,下山時不妨多帶些吧。”

顧青山笑道“拾遺,那我就多謝你了。”

“這算得什麼?比起顧叔你這些年來給我和我師傅送的東西,些許茶葉不直一提。”

顧青山擺了擺手,說道“不,不....我送東西,是為了報答你師傅當年的救命之恩,這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