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聚賢酒莊(1 / 2)

江洲城外一青白小屋,大門緊閉,寒窗下賀垍(讀音同‘既’)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之事。他縮衣少食,還好祖上留下一點積蓄,生活清貧,可還算過得去。

竹籬外,一身著布衣的熟婦,“小丘呀!我這田裏剛剛摘來的蘿卜,給你放在門邊自己取啊!”

鄰家的王大嬸又來給賀垍送菜了。

賀垍祖上有些良田,至他父親一代時,天下紛亂,連年戰亂,家中皆是讀書之人,不願兒男奔赴戰場,所以棄掉大多田糧,以避兵革之禍,從此家道中落,父母鬱鬱而終,剩下一些零碎的貧瘠田地,他將之租給領家的幾戶窮苦人家種著,租金不高,所以鄰居時不時送菜、送水。他雖是困苦卻也沒幹過重活兒,醉心研習詩書、史書、戰冊、詭道,以求做一名德高望重的謀士。

賀垍為人親和,鄰裏間都是看著他長大的,所以都喚他小丘。

王大嬸將籃子裏的布帛掀起,“這些都是我剛在地裏摘回來的,新鮮著呢!”

一刀眉劍目的男子走到她跟前,王秀麗剛好夠得著他的肩膀。

賀垍文質彬彬,伸手施禮。

“你看!小丘就是個懂禮的,這要是別家的李二狗,早就奪過我手中的籃子呐!”王秀麗伸手掩了掩嘴,自知將賀垍與這李二狗比較,不是很恰當,當即打了個圓場。

“對了小丘你也快十九了吧!隔壁村李姐的小女兒,據說到了出嫁的年紀,這些天李姐她家竹子做的額門檻都換了好幾根呢!你若有意,隔天我去幫你瞧瞧?”

賀垍回道:“王嬸不用麻煩你了,我暫時無心於女子,隻想重振門楣,多謝你的菜了。”

王秀麗自顧自的說道:“說的也是,那隔壁村姓李的本就是個不知禮的潑禍,這都是十裏八村知道的,想得她教出來的娃兒,也好不到哪兒去”。接著她再次講道,“不過我妹子也有個生的水靈女兒,從小乖巧懂事,長大了還幫著我那妹妹打理家務,生得一雙巧手上次還給我這個姨娘秀了一雙鞋墊,那花兒呀!真是比我年輕時候還秀的鮮活些,真是.......”

她自我陶醉的說著,卻被賀垍打斷道:“王嬸我知道你們都是為我好,但是現在我一心皆是在學問上,若我有一日飛黃騰達,必定忘不得鄉裏鄉親的幫助,這些都是好女子,隻是我現在無心與此,不好誤了她們。”

賀垍忙著製止,王嬸卻不依不饒道:“我知道你是個有誌氣的好孩子,我那乖巧的侄女現在才十二歲,等兩年十五六不是恰恰好嗎?”

賀垍再次推脫:“王嬸謝您好意了,此等兒女之事還是以後再談吧,我現在要看書了。”

“總算將這個難纏的王嬸打發了”賀垍鬆了一口氣。

賀垍雖然家道中落,可在這些河柳村的平民眼中卻是寶貝,恨不得將自家的姑娘全塞進去。況且賀垍有才,為人謙和,想必將來嫁給他的女子肯定會享福,所以十裏八村常有給賀垍說親之事。

才舒一口氣,賀垍正準備打開老師贈他的《士僚心得》,門外又響起王嬸的聲音:“對了小丘呀!你要記得過幾天就是盂蘭節了,到時候的花果財俗,到我家來取呀!”

賀垍點點頭,隻得道一聲:“知道了。”

盂蘭之日需要持鄭重之禮,家家戶戶都有去祖地祭奠祖先的習俗,是取花果財俗孝敬先人,以求其保佑在世之人或安康或發財或仕途大好。

對於賀垍來講這些都不如自己努力來得好,但是祭祖他還是要去的,他的理由隻是為了祭奠自己的親人,以及在親人麵前自省,或者思考自己將來之路。

賀垍雖苦讀卻不是個迂腐先生,在家研讀時閉不出戶,但每過兩日必定入城采買寫日用器具。

這天他又來到了江洲城內,周進一家不大不小的館子名叫聚賢酒莊,這家酒莊是京都的分號,文人墨客皆聞賢字而來。

一入門便聽見,周二夫那翹的老高的鴨桑,“沒錢就別點呀!吃了一半又說我這的東西難吃,你是故意來找茬兒的不是,誰不知我們這聚賢酒莊的味道一絕,偏偏你的嘴吃出了問題,你是喝仙釀長大的,還是吃慣了龍肝鳳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