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莊公子馮是個對錢財十分執著的人,一聽說公子突即位為鄭厲公了,一天也沒有耽誤,馬上派人來鄭國討要子突答應的三座城與錢財了.
鄭厲公不樂意了,他皺著眉頭說:”當初是為了早日回國即位才答應的,現如今若真應了宋君,我鄭國府庫將為之一空.且我剛剛即位,便將先人打下的土地割讓三城出去,有何麵目祭奠太廟?”
祭足出主意說:”不若以國喪為由,請宋君緩一緩.先將答應的白璧與黃金數額送三分之一過去.至於三城嘛,就把三城的賦稅贈與宋國,以明年為起始.至於糧食,便包含在三城的歲輸裏.”鄭厲公依其所言.
豈料宋莊公聽聞回話勃然大怒,直指鄭厲公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念完經就不要和尚.威脅說要派南宮長萬舉全國之兵討伐鄭國.鄭厲公剛登位,不想驟起兵戈,便派使臣前往齊魯兩國請求兩位君侯為宋鄭兩國說和.
魯桓公很痛快答應了,他說:”當初還是鄭伯糾集諸侯開會,這才定了子馮的君位.如今這事應該不難.”
可齊國那邊就沒那麼好說話了.齊僖公雖說惱怒世子忽拒婚,但心底對這個小夥子還是非常看重的,聞說鄭國驅趕子忽奪其君位,頓時大怒:”子忽何罪?遭此慢待.你們且等著,吾國將討紀國,待此事一完,寡人必親率軍馬前往鄭國城下與你們一論高下.”鄭厲公聽聞此事也是一個頭兩個大,更加迫爭希望與宋國的糾葛趕緊有個了結.
魯桓公是個負責任的人,為了鄭國的事,他特意請宋莊公前往扶鍾會商.可無論他怎麼為鄭國求情告饒,宋莊公堅決不肯退讓.比如,魯桓公說:”那白璧百雙,黃金萬鎰的數目著關太多,鄭國那邊還在辦喪事,如何一下拿得出來?”宋莊公對曰:”錢拿不出來,那三座城可不就是一下子交割的事嗎?這又有什麼好推托的?”
“厲公才剛即位,就把先人的土地交割他國,恐怕國中會生變.我聽說鄭國剛送了萬鍾粟米過去,也夠意思了.”
“兩萬鍾粟米,本就在三座城的賦稅裏頭,當得什麼數?子突當年許的黃金白璧,到如今隻不過給了一半.現今他剛得位便如此,待他日事情涼了,還能指望他還上這筆帳嗎?”
好說歹說不退讓,魯桓公隻能鼓著一肚子氣回來了.祭足出了主意,說當初鄭莊公糾集諸侯為宋莊公定君位時,送了商彝以示感謝,如今不如把它反送還宋國,讓宋莊公好好想想,當初他被殤公逐出宋國時,是誰收留了他?又是誰為他穩定的君位?
宋莊公子馮見了那商彝,麵有愧色,卻佯作不知.正裝模作樣的尷尬時刻,燕伯來了,宋莊公正好借此轉移話題.燕伯此來,是請宋莊公幫忙向齊國討個饒,因燕齊毗鄰,常受其侵犯,卻又無力反擊,隻好求大國幫忙,以修其好.宋莊公一口答應了,魯桓公也表態願意幫忙.他說:”齊國與紀國是世仇,宋為燕修好,寡人也樂意為紀國搭個橋.”於是,三位國君一齊在穀邱結盟.
然而,魯桓公歸國後,一直等不來宋國的回音.鄭國那邊,來討要財物城池的宋使卻不絕於道,隻得又來和魯桓公商量.桓公大怒:”匹夫尚知言而有信,豈國君乎?”於是,和鄭國約定聯兵伐宋,掀桌子算了.
宋莊公這個人,著實令人費解。莫不是當初流亡鄭國時過苦日子過怕了,所以對金錢如此在意。堂堂一國之君,毫無胸襟氣度,眼裏隻看得見錢,簡直是個古代的葛朗台。
他知道齊僖公有意幫子忽複位,一麵遣使去齊國,一麵與眾臣商議禦敵之策.宋國也有明白人,公子禦說就說:”打戰也要講個是非曲直,咱們對鄭國索要無度,又不給魯國麵子,是我方理虧.不如請罪講和,息兵罷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