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跋

歲月荏苒,我不覺已年過花甲。因在文壇廝混日久,大概可稱之

為作家。而我從小練習書法,以後又癡情於國畫,發表過不少書畫作

品,為友人及自己的書作過插圖,卻不敢自矜為書家、畫家,充其量

隻是個票友而已。

但我確實喜歡美術,幾十年來,讀各種美術書籍,練字畫畫不輟,

而且結交了許多這個領域的方家。這是我在文學創作之外,一件無

比快樂的事。在我的藏書中,美術類的書不少,美術理論、美術史、畫

本、畫冊,可說是琳琅滿目,且研讀甚勤。加之常與此中方家把酒傾

談,自個兒也老在書畫中浸潤,也就有了些體會,於是便寫成隨筆,登

載於各處,幾十年從未間斷,各方友人也多有鼓勵。

我曾寫過《作畫自詠》的一組小詩:

屈背勾腰伏案頭,文章寫罷欲何求?

且揮如椽丹青筆,點染東籬一段秋。

作畫猶如練氣功,舒筋活絡立如鬆。

朱朱墨墨揮塗後,贏得風光滿眼新。

慣讀先賢畫本多,花花草草細臨摩。

青藤狂野朱耷怪,老缶白石是藝魔。

筆墨功夫總不難,隻從畫外取金丹。

幾行款字休輕待,來自詩書萬卷間。

與《青島日報》的副刊編輯薛原多年來鴻雁傳書,至今卻緣慳一

麵。他囑我將讀書談藝的文章,輯之為書,遂聽命而成這本《煮文嚼

畫》。這些文章雖立意在說畫,卻多是從一個畫“材”入手,風俗人情、

草木花果、禽獸蟲魚,既述其文史、民俗淵源,又道其畫此項的名畫

家手筆,力圖讓讀者在一種輕鬆愉快中,得到收獲。同時也兼及美術

中的其他門類,書法、篆刻、剪紙、連環畫、年畫、月份牌、鐵畫、藏書

票……但願諸君徜徉此間,能莞爾一笑。

此生中,在讀書、寫作、習字、練畫上,得到過許多朋友的幫助和

鞭策,銘感於心。興致濃時,常作舊體詩詞以紀。且抄出《戊子秋,炎

炎近兩月方轉涼》的七律,作為此文的結束:

天道炎涼未可求,時陰時雨乍知秋。

添衣雅集詩初潤;潑墨柔宣意正稠。

楓葉西山紅似血;畫船南浦月如鉤。

高誼總是恒溫物,杯酒能消萬古愁。

二零一零年初夏於株洲無暇居

采集文明傳播智慧

以智慧、慈愛、勇敢之心,做弘揚正見、培育人才、福利社會、淨化人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