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的古城湘潭,自後漢蕭梁建製,延續至今,穿越了悠遠的歲月

風雨。曆朝曆代,她既是政治、軍事、經濟的要地,又是文化藝術的重

鎮,各類傑出人物多矣。以書畫而論,自晚清以來,就湧現過不少大家巨

擘,曾國藩、楊度、楊鈞、齊白石、毛澤東、尹和白、周煉霞、黎錦熙、李

立……近現代“十大書法家”中,就有齊白石、毛澤東二位。去年,湘潭被

中國書法家協會授名為“書法城”,也是一個佐證。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我出生於斯,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日月流

轉,不覺我已年過花甲。因父親癡好書法,加之他的朋侶中,擅長書畫的

極多,故“書畫夢”自小便與我相隨。但我卻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寫詩、

寫小說、寫散文隨筆,應該說是“本色當行”,書畫倒成了業餘愛好。在

我數量不少的藏書中,關於美術史、畫論、畫冊的書占有相當的比重。幾

十年來讀之甚勤,也於書畫一途習之不輟。又與許多書畫家多有來往,

聞其言,觀其畫,常如“醍醐灌頂”。讀後即有心得,習後即有體會,於是

技癢,陸陸續續寫出與中國畫相關的文字,並彙成此書,名曰:《煮文嚼

畫》。

全書分三輯:風俗人情、禽獸魚蟲、草木花果。為了言之有物,不空

泛,不敷衍,我往往采用這樣的謀篇布局:從曆代畫家常擷之入畫的某

一種題材入手,闡述其文史淵源、民俗特征、審美導向,旁征博引,娓娓

道來。同時細說畫境、畫意、畫法、畫理,既具有宏觀上的認識性,又具

有操作上的實用性。如鄭板橋的畫蘭、畫竹,吳昌碩的畫老少年,齊白石

的畫蛙、畫雞雛、畫蟹,徐悲鴻的畫馬、畫豬,李可染的畫牛,李苦禪的

畫鷹,湯文選的畫虎

……同一種題材,又因時代不同、流派不同、畫家不

同,便呈現出不同的麵貌和效果,或寫意,或工筆,或寫實,或變形,或

酣暢,或苦澀,對於愛好美術或從事美術創作的人,讀後或許能會心一

笑,則於願足矣。

除評說國畫之外,我還觸筆涉及其他的美術領域,年畫、剪紙、書

法、篆刻、鐵畫、指頭畫、連環畫、廣告畫、藏書票

……力圖開拓讀者的藝

術視野,得到更多的快意。

我原有一枚“咬文嚼畫”的閑章,是好友施傑榮兄所刻,每有自感

滿意的畫幅,即鈐上此印。此次書名《煮文嚼畫》,又求之於他治此印,他

一口便應允了。傑榮兄是個刻苦而有穎悟的人,精通大寫意花鳥畫,書法

中的篆、隸、楷、行、草,篆刻名章、閑章,又熟諳舊體詩詞,在與他數十

年的交往中,我得益多多。他說:“這集中文章我大多讀過,‘煮文’者,

乃融彙文、史、哲、藝諸多元素,烹煮而成,其味不同尋常;‘嚼畫’者,從

抽象到具象,細品慢咽,能潛入此中豈無收獲?

謝謝傑榮的美言與佳印,我應更加勉力前行。

我隻能說,集中的文章,切入點小而精,而以此入手,盡力去開掘其

文化含量、藝術價值,行文力圖平實、親切、生動。寫之是一種快樂,讀

之也是一種快樂,大家都怡然而樂,於此何求?

是為序。

聶鑫森

庚寅夏於無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