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在談話過程中,對方突然提問,由於你準備不充分,就可能出現失誤。為了讓你的講話更有針對性,充分準備是完全必要的。又比如,你說話時忽然忘記了內容,有了準備就不會臨時抓瞎,等等。如果你沒有充分的準備就貿然說話,遇到突發情況你會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處理,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在說話之前,你必須進行充分準備。
5.你對自己說的話是不是都明白?
如果你連自己說的話都不明白,你怎麼期望別人能明白呢?這可能由於你的思路不清晰,導致說話時心裏緊張,一緊張,思路就亂了,可是又不能不說,於是隻有硬著頭皮說了,結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所以你在說話之前,必須理清自己的思路。比如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哪些是對方熟悉的,可以省略,哪些是對方陌生的,要詳細介紹。隻有這樣,別人才能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
6.你對自己說的話有很高的熱情嗎?
說話之所以比書麵語更能吸引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說話的熱情。如果你對自己所說的一切都充滿激情,這種激情就會自然而然地感染聽眾。說話有五個要點:第一個是“真話嗎”?第二個是“有用嗎”?第三個是“合乎科學嗎”?第四個是“自己感動嗎”?第五個是“別人感動嗎”?真話是說話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不是真話,任何時候都不能說。真話不一定有用,沒有用的話就是廢話。但是有用的話不一定合乎科學和道德,所以隻有合乎科學和道德的話才能大膽的說出來。合乎科學和道德的話,你是不是從內心深處高度認可,也就是你自己“感動”嗎?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卻希望別人相信,這可能嗎?最後就是,說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感動,自己相信,更重要的是讓別人感動,讓別人相信,這才能實現說話的目的。因此,但凡要說話,就拿出自己的熱情來,讓你的話產生應有的效果。
7.你說的話中是不是有很多自己的親身經曆?
在說話的過程中,人雲亦雲是不會產生好的效果的。要麼你有一個很好的話題,要麼你有一些獨特的材料,要麼你有一個好的謀篇布局。選擇一個很好的話題和設計一個很好的謀篇布局,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使用一些獨特的材料則容易得多。因此,談話中最好盡量使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獨到的感悟。這樣,既能夠吸引聽眾,又能胸有成竹。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一方麵,自己親身經曆的事情自己最熟悉,體會也最深,說起來就會非常精彩;另一方麵,每個人都有好奇心,他們往往對別人的經曆非常感謝興趣,你講自己的親身經曆時,正好滿足了這些人的好奇心。
8.你是不是善於迎合對方的觀點和發現對方的興趣?
一個人之所以害怕說話,常常是因為不明白話是說給對方聽的,而不是說給自己聽的。可是不少人說話的時候大都說自己愛聽的話,而忘記了該說些對方喜歡的話。因而,這些人所說的話常常沒有市場,沒有人響應,說話的積極性就受到了打擊,久而久之,說話就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所以,說話時不能自說自話,完全不顧聽眾的感受,否則就是在唱獨角戲。要善於發現聽眾的興趣所在,迎合聽眾的口味,這樣才能吸引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