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八麵玲瓏,管理者必知的社交口才 主動替他人解圍,贏得感謝和好感(1 / 2)

第十章 八麵玲瓏,管理者必知的社交口才 主動替他人解圍,贏得感謝和好感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理發師傅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3個月後,這天正式上崗。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留得太長。”徒弟不語。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發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留得太短。”徒弟不語。師傅笑著解釋:“頭發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發,顧客邊交錢邊嘟囔:“剪個頭花這麼長的時間。”徒弟無語。師傅馬上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發,顧客邊付款邊埋怨:“用的時間太短了,20分鍾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張,不知所措。師傅馬上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故事中的這位師傅,真是能說會道。他機智靈活,替徒弟解圍,每次得體的解說,都使徒弟擺脫了尷尬,讓對方轉怨為喜,高興而去。

人際交往中,很多人有時也會因突發事件陷入被動尷尬的困境,這時,旁觀者若是以一兩句機智的錦言繡語,巧妙地為雙方打個圓場,一場危機很快就可以煙消雲散。

1.幽默化尷尬

俗話說:馬有失蹄,人有失手。在交談中,有時候會因為當事人不慎而造成應酬氣氛的不順暢,處於尷尬局麵,但又無法擺脫,那就需要局外人隨機應變,幫其解決。

一位將軍到基層檢查工作,他召開一個士兵座談會,想了解一下士兵們自主學習的情況。盡管將軍深入淺出地啟發,平易近人地誘導,但士兵們還是有點緊張,顯得很拘謹。突然,將軍問一名士兵:“你知道馬克思是哪國人嗎?”那名士兵不假思索地回答:“馬克思是蘇聯人。”刹那間,知道答案的士兵都想笑而又不敢笑,有的人甚至為這名士兵擔憂,以為將軍會對他嚴加批評。可誰也沒想到,將軍卻笑容可掬地說:“是呀,馬克思也有搬家的時候啊!”話音一落,笑聲四起,座談會的氣氛頓時變得活躍起來,士兵們大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2.給他人台階下

清朝的慈禧太後十分孤傲,唯我獨尊。她初次接見外國人時,外國人對她隻鞠躬,不下跪,覺得有損她的尊嚴,很不興奮。大太監李蓮英見狀連忙向她解釋:“老佛爺,那些洋人的腿都是直的,膝蓋不能彎!”慈禧明明知道李蓮英在誆她,她卻不加怪罪,而正好借此下了台階,免得洋人們都很尷尬。嘴裏還假嗔道:“鬼機靈的小李子,就是知道老娘的心思!”心裏更加喜歡這奴才了。慈禧假如執意要求下跪,洋人們一旦以外交手段要挾,就會鬧的下不來台。而不要求下跪,又有失大清國的國威,李蓮英要害時刻替慈禧解圍,獲得了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