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適當引導注意力 第五節學會傾聽的技巧(1 / 2)

第五章適當引導注意力 第五節學會傾聽的技巧

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其實這很簡單。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要解決的任務上,專心致誌幹事的人,不會為其他事不安。比如,要上台去演講,隻需要想著自己所要講的東西就行了,把全副精力都放在自己要講述的內容上麵。這樣就注意不到別人的目光。

如果眼前沒有任務,那麼不妨想點別的事,把注意力引到其他事上去。假如坐在禮堂的講台上等待演講,當看到台下坐滿了人,可能覺得大家在注意自己,在議論自己,在笑自己,你越覺得自己在台上不舒服,越感到緊張。這時候不妨想一些別的,比如演講之後要去幹什麼,演講來之前發生了什麼,自然而然地想一些前前後後的事情,就是不要想這個演講。假如你不想自己,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就不會產生緊張害怕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聽的技巧。學會聽是很重要的。聽覺是人的主要器官之一,也是個體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人類社會中,傾聽也是人際交往的重要一環,在人際交往時首先要傾聽。因為隻有認真聽人講,才能了解他人,進而接收新的信息;也隻有通過傾聽,才能理解他人,從而為構建良好人際關係打好基礎。這裏所說的傾聽就是指要聽出別人的話內之音和話外之音,要聽出語言層麵的和心靈層麵的雙重內容。總的來說,一個善於傾聽的人,在聽他人講話時,要問自己,能不能捕捉到對方講話時候的內心狀態?能不能聽懂別人的話外之音?能不能及時地對對方的話語作出正確的反應?傾聽他人講話不僅能使聽者真正理解一個人,而且也能令說話者真正說出心裏的感受和思想,讓說話者即興發揮,發揮出自己平時發揮不出來的東西。傾訴者會感到自己的話語受到了別人的重視,自己被別人理解,從而跟傾聽者能在心靈上拉近距離,消除個人的孤寂感,也更容易使說話者努力去滿足傾聽者的願望,這對雙方來說是一種雙贏的局麵。反之,如果傾聽者心不在焉,顧左而言他,說話者就會感到非常失落,進而產生怨憤。因此,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傾聽,不論是傾聽他人或者是接受他人的傾聽,對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都非常重要,對發展雙方的人格、充實心靈也是必不可少的。

對於孩子來說,學校學習的主要方式是課堂教學,課堂學習時間占據了孩子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學會聽課對於孩子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聽,有技巧問題,有注意力的穩定、分配和轉移問題。有些不良習慣妨礙著我們大多數人的聽的水平。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

1.我們的思維不願意等待。人的思維速度比人的說話速度快3~9倍,這就導致我們的思維會感到不耐煩。當聽旁人說話的時候,個人的思考活動常處於等待狀態,這種處於等待狀態的思維很容易扯到其他事情上去,去思考另外的問題,結果是我們原本自以為即使自己稍微走一下神,也不會錯過別人的話,但事實是,當思維轉走的時候不是說回來就能夠回來的。別人開始說新的內容了,我們思考的那件事卻不一定能輕易地解決,那麼聽到別人談話的內容是時斷時續的。結果頭腦裏隻留下片言隻語,丟掉了別人說話的詳細內容。

2.當聽人說話時,自以為知道了,或者自以為話不夠重要,再聽下去也是重複而已,不再注意聽,實際上是什麼也沒聽著。

3.先入為主的固定看法影響傾聽。談話時,因已有固定的看法而不注意傾聽,隻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來聽,而不感興趣的地方則壓根就沒進入腦海。再則,聽到自己不同意的地方的時候就很容易心裏不以為然,感到索然無味,有些人喜歡不斷地打斷別人來講述自己的意見,實際上別人講的時候統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