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有一種希望叫主動——主動鑄造成功 第十章主動拯救自己命運:創造未來,鑄造成功
“自助者,天助之”,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警世良言。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不屈的生命是主動學會相信自己,勉勵自己,拯救自己。自助精神是每個人成長成才的基石,它構成了一個人的精神和力量。依靠外界的幫助通常會削弱個人的意誌,而一個人發自內心的自助精神必定可以使其奮發向上。在逆境中勇敢地前進。贏在未來,鑄造成功。
引領學習的革命
要想達到最高層次的人生境界,人就必須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去努力。滿足現狀,就等於自己宣告自己生命的結束。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學會學習,你就會有收獲的一生;學會學習,你就會有成功的一生,學會學習,你的一生就有了意義。
名人視線
活到老,學到老
1994年,楊瀾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成為《正大綜藝》的節目主持人,把一個有著較高文化素養的青春少女的形象和富有女性細膩情感的職業婦女的形象,展現給電視機前的觀眾,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既高雅又本色,既輕鬆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風格。並且獲得了中國第一屆主持人“金話筒獎”。
當時,楊瀾在國內的知名度相當高,但其並沒有滿足既有的成績,在完成了《正大綜藝》200期製作之後,楊瀾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國,攻讀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碩士學位。當時很多人對楊瀾的做法相當不理解,因為楊瀾已經取得了成功,已經成為著名節目主持人,她完全可以在她的地位上享受她已經獲得的榮譽。
1998年至1999年,楊瀾女士加盟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開創名人訪談類節目《楊瀾工作室》,並擔任製片人和主持人。
2000年,楊瀾女士創辦了大中華區第一個以曆史文化為主題的衛星頻道―陽光衛視。
2001年, 楊瀾女士應邀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代表北京作申奧的文化主題陳述。
自2003年3月 起,楊瀾女士成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05年,楊瀾女士開始主持針對中國都市女性觀眾的大型談話節目《天下女人》。
當楊瀾再一次出現在媒體上時,她的形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陽光媒體投資集團創始人。她的境界提升了,變成了現任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個台階。而這些都是由於學習所積蓄的能量,否則就不可能使自己發生質的改變。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是很快的,一個人一旦停止了學習,他就會成為社會的落伍者,他將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學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學習,就會退步。從人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來說,一旦停止學習,也就到頭了。隻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用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卡耐基認為,學習如同呼吸一樣,是一種終身的活動,它意味著生命的存在。在人的一生中都蘊藏著不同的學習契機;每個人都擔任著不同的角色,如為人父母、為員工、為老板等,引導工作、參與社會。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每個人都擔當著終身學習的任務。
美國聯邦政府在公布的終身學習計劃中明確指出:“終身學習是個體在一生中持續發展其知識、技巧和態度的過程。指個人在一生中,為增進知識、發展技能、改正態度所進行的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它是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的潛能,它激勵並使人們有權力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並在任何任務、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和愉快地應用它們。”
卡耐基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人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和學習過程。毫無疑問,一個人也必須從環境中不斷地學習那些自然和本能沒有賦予他的生存技術。無論是求生存還是求發展,人們必須終身學習。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終身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社會成員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自我實現的過程。
同時,人們通過終身學習可以發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在不斷學習的曆練過程中,人們善用自己的長處,解讀自己的人生密碼,規劃自己人生發展的藍圖。
另外,終身學習可積累屬於自己的智能資本,也就是一個人一生生存和發展的資本。
成功維他命
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
在信息時代到來的今天,競爭愈來愈激烈,人們隻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我們該怎樣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呢?
1.首先要認識自己
自我評估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了解自己。隻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路線,才能為以後的職業生涯目標做出最佳抉擇。自我評估應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學識、性格、技能、智商、思維方式和方法、道德水準,等等。通過對自己以往的經曆及經驗的分析,找出自己的專業特長與興趣,這是學習生涯規劃的第一步。
2.了解外在環境
包括工作與教育的權利、工作的機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的認識與探索等。
3.製訂學習計劃
在製訂學習計劃時,首先要確立誌向,這是製訂學習計劃的關鍵,也是學習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一點。目標的設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佳環境等信息為依據。
4.確定職業發展方向
應該問自己,未來的職業向哪一路線發展,是向行政管理路線發展,是向專業技術路線發展,還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轉向行政管理路線。由於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一定的支持係統是必要的。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必須做出抉擇,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都沿著職業生涯路線或預定的方向前進。通常,學習生涯路線的選擇包括:哪一路線能讓自己發展,以及能往哪一路線發展。
5.付諸行動
行動是成就所有事情的環節。沒有行動,目標就難以實現,也就談不上終身學習。這裏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例如,為達到目標,在工作方麵,應當采取什麼措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達到學習的目的?在業務素質方麵,應計劃好該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以提高自己在工作方麵的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麵,采取什麼措施開發個人潛能,等等,都要有具體計劃與明確的措施。並且這些計劃要明晰具體,以便於檢查。
6.修訂學習生涯規劃
影響規劃的因素有很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此情況下,要使學習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評估與修訂。修訂的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的重新選擇;學習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等。
吃得菜根,百事可做
成語裏有一句“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還有一句“篳路藍縷”,意思都是說創業不易。不易在哪裏呢?首先是要忍受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折磨。
名人視線
新東方的傳奇
俞敏洪是國內英語培訓的頭牌學校新東方的創始人。對俞敏洪的創業經曆,在一篇《東方馬車——從北大到新東方的傳奇》的報道中有詳細記 錄。其中令人印象尤深的是對他一次醉酒經曆的描述,看了令人不禁地想落淚。
俞敏洪那次醉酒,緣起於新東方的一位員工貼招生廣告時被競爭對手用刀子捅傷。俞敏洪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上混,應該結識幾個警察,但又沒有這樣的門道。 最後通過報案時僅有一麵之緣的那個警察,將刑警大隊的一個政委約出來“坐一坐”。
記者這樣描述道:他兜裏揣了3000塊錢,走進香港美食城。在中關村十幾年,他第一次走進這麼好的飯店。他在這種場麵交流有問題,一是他那口江陰普通話,別別扭扭,跟北京警察對不上牙口;二是找不著話說。為了掩蓋自己內心的尷尬和恐懼,勸別人喝,自己先喝。不會說話,隻會喝酒。因為不從容,光喝酒不吃菜,喝著喝著,俞敏洪失去了知覺,鑽到桌子底下去了。老師和警察把他送到醫院,搶救了兩個半小時才活過來。醫生說,換一般人,喝成這樣,回不來了。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糧液’,差點喝死。”
他醒過來喊的第一句話是:“我不幹了!”學校的人背他回家的路上,一個多小時,他一邊哭,一邊撕心裂肺地喊著:“我不幹了!—再也不幹了!—把學 校關了!—把學校關了!—我不幹了!......”
他說:“那時,我感到特別痛苦,特別無助,四麵漏風的破辦公室,沒有生源,沒有老師,沒有能力應付社會上的事情,同學都在國外,自己正在幹著一個 沒有希望的事業.....”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圍的人發怵。哭夠了,喊累了,睡著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點還有課,又像往常一樣,背上書包上課去了。”
實際上,酒醉了是很好對付的,但是精神上的痛苦就不那麼容易忍了。當年“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變法失敗以後,被押到菜市口去砍頭的前一夜,說自己乃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幾個人能體會其中深沉的痛苦。醉了、哭了、喊了、不幹了……可是第二天醒來仍舊要硬著頭皮接著幹,仍舊要硬著頭皮挾起皮包給學生 上課去,眼角的淚痕可以不幹,該幹的事卻不能不幹。
俞敏洪還有一件下跪的事,在新東方學校也是盡人皆知。那是當著幾十口子人,當著自己的同學、同事,當著在飯店吃飯的不相幹的外人,俞敏洪“撲嗵”一 聲就給母親跪下了。起因是,俞母將俞敏洪的姐夫招來新東方幹事,先管食堂財務,後管發行部,但有人不願意,不知誰偷偷把俞敏洪姐夫的辦公設備搬走了。俞母 大怒,也不管俞敏洪正和王強、徐小平兩個新東方骨幹在飯店包間裏商量事,搬把凳子便堵在包間門口破口大罵。王強和徐小平看見俞敏洪站起來“大義凜然”向門 外走去,還以為他是要去跟母親做堅決的鬥爭呢,誰知這位新東方學校的校長,萬人景仰的中國留學“教父”,“撲嗵”一聲,當著大夥兒的麵,給母親跪下了。弄得王強和徐小平麵麵相覷,目瞪口呆。
王強事後回憶說:“我們期待著俞敏洪能堂堂正正從母親麵前走過去,可是他跪下了。頓時讓我崩潰了!人性崩潰了!尊嚴崩潰了!非常痛苦!”一個外人看 見這樣的場景尚且覺得“崩潰”,覺得“非常痛苦”,那麼,作為當事人和下跪者的俞敏洪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俞敏洪是千萬富豪、億萬富豪,誰知道俞敏洪這樣一類創業者是怎樣的辛苦呢?他們在成為富翁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別人不能夠忍受的屈辱、憋悶、痛苦,有多少人願意付出與他們一樣的代價,獲取與他們今天一樣的財富?
老話說“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對創業來說,肉體上的折磨算不得什麼,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先在心裏問一問自己,麵對 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麵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如果沒有,那麼一定要小心。對有些人來說,一輩子給別人打工,做一個打工仔,是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就像白朗寧所說:“有勇氣改變你能夠改變的,願意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並且明智地判斷你是否有能力改變。”因此,追求人生目標的決心愈堅定,你就愈有耐心克服阻礙。所謂的耐心,是指動態而非靜態,主動而不是被動,是一種主導命運的積極力量,而不是向環境屈服。這種力量在我們的內心源源不盡,但必須嚴密地控製及引導,以一種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執著,投入既定的目標。 有了堅定的人生方向,可以提高你對於挫折的忍受力。你知道目標逐漸接近,這些隻是暫時的耽擱。如果你積極地麵對困難,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成功維他命
鍛煉忍耐力的指導原則
因為忍耐力對一個人的成功是那樣的重要,所以,為了發展你精神和肉體上的忍耐力,拿破侖·希爾建議我們按下麵這五項指導原則去做:
1.不要沉湎於會降低你的身體和精神效率的活動。比如說吸煙過多,如果不能武斷地說會影響你的健康,至少也可以說會影響你呼吸係統的正常運行。科學研究證明吸煙的害處遠遠不止於呼吸係統。
飲酒過量也會降低你身體的忍耐力,飲酒過量會降低你清晰思考的能力,也會降低大腦發揮正常作用的能力,最終會導致體力和腦力的劇烈惡化,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幾乎沒有哪個喝酒過量的人會成為成功的管理人員或者掌握高超的駕馭能力。事實上是,有不少已經獲得了成功的執行人員由於嗜酒成癖,最後反受其害,從他們占據很高的領導或負責人的地位上跌落下來。
當你身體的忍耐力、你的健康,乃至你的生活都失去常態的時候,你的大腦就不可能進行正常的思維和發揮正常的作用,不管這種失常是由於飲酒、吸毒,或者是由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的。你不妨嚐試一下,看看在你覺得身體不適之時,或者說喝了酒之後,能否做出一個正確而又及時的決策。
2. 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助於增強你的體質。對於一個成天忙於怎樣賺錢的人員,進行體育運動,似乎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體育鍛煉,隻要你能持之以恒,都會增強你的體質,而且運用超負荷的原則還可以增加你的忍耐力。
超負荷的原則早已被實踐所證明,肌肉的發達與改善是根據你增加給肌肉的壓力需要而定的,如果你期望不斷地改善,隨著能力的不斷增加,給肌肉的這種壓力需要也必須不斷地增加。
3.學會一種你自己一個人能玩,到了老年時也能享受其樂趣的運動項目。壘球、網球、排球,雖然是美好的運動項目,但一個人沒法玩,年紀大了也不便玩。可是,高爾夫球、保齡球、打獵、釣魚,卻是一些既能與其他人共同享受,又能自己單獨享受的運動項目。健康的體魄是你謀取財富的第一個物質基礎。
4.通過不斷地強迫你自己去作一些緊張的腦力勞動來考驗你的精神忍耐力。有時,當你疲勞至極,而且你的精力也已到了殆盡的地步時,你還要強迫自己工作,這是惟一一條學會在極大壓力下還能繼續進行工作的方法。學會這個也得運用超負荷的原則。
5.以你最佳的體力和智力狀態完成各項工作。這通常是對你的忍耐力的最好考驗,這也是保持勇氣、保持耐力的一種方法。
自信的力量無窮大
生活中,人們大都喜歡自信的人。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有這樣那樣的弱點,有或重或輕的自卑心理。在麵臨困難和險境時,自信的人常常是值得信賴並能給人以希望的。即使他們不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至少也總是帶給你信心和希望。與自信的人在一起,困難隻是生活中一次不同的體驗。
名人視線
世界的船王
包玉剛賃一條破船闖大海,當年曾引起不少人的嘲弄。但包玉剛並不在乎別人的懷疑和嘲笑,他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為此,他抓住有利時機,正確決策,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終於成為雄踞“世界船王”寶座的華人巨富。他所創立的“環球航運集團”,在世界各地設有20多家分公司,曾擁有200多艘載重量超過2000萬噸的商船隊,結束了洋人壟斷國際航運界的曆史。他擁有的資產達50億美元,曾位居香港十大財團的第三位。回顧一下他成功的道路,他在困難和挑戰麵前所表現出的堅定信念,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很大的啟示的。
包玉剛不是航運家,他的父輩也沒有從事航運業的。中學畢業後,他當過學徒、夥計,後來又學做生意,30歲時曾任上海工商銀行的副經理、副行長,並小有名氣。31歲時包玉剛隨全家遷到香港,他靠父親僅有的一點資金,從事進出口貿易,但生意毫無起色。他拒絕了父親要他投身房地產的要求,表明了欲從事航運的打算。因為航運競爭激烈,風險極大,親朋好友紛紛勸阻他,以為他發瘋了。
但是包玉剛卻信心十足。他根據在從事進出口貿易時獲得的信息,堅信海運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前途。經過一番認真分析,他認為香港背靠大陸、通航世界,是商業貿易的集散地,其優越的地理環境有利於從事航運業。於是,37歲的包玉剛正式決心搞海運,他確信自己能在大海上開創一番事業。為此,他拋開了他所熟悉的銀行業、進口貿易,投身於他並不熟悉的航海業,當時人們對他的舉動紛紛譏笑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