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精誠合作,實現互利雙贏 與競爭對手合作,實現同贏
有這麼一則童話故事:
農田的旁邊有三叢灌木,每叢灌木中都居住著一群蜜蜂。農夫覺得,這些矮矮的灌木沒有多大的用處,心想,還不如砍掉了當柴燒。當農夫動手砍第一叢灌木時候,住在裏麵的蜜蜂苦苦地哀求他:“善良的主人,您就是把灌木砍掉了也沒有多少柴火啊!看在我們每天為您的農田傳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過我們的家吧。”農夫看看這些無用的灌木,搖了搖頭:“沒有你們,別的蜜蜂也會傳播花粉。”很快,農夫就毀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沒過幾天,農夫又來砍第二叢灌木。這時候衝出來一大群蜜蜂,對農夫嗡嗡大叫:“殘暴的地主,你要敢毀壞我們的家園,我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農夫的臉上被蟄了好幾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從灌木燒的幹幹淨淨。當農夫把目標定在第三叢灌木的時候,蜂窩裏的蜂王飛了出來,對農夫柔聲說到:“睿智的投資者啊,請您看看這叢灌木給您帶來的好處吧!您看這叢黃楊樹的木質細膩,成材以後準能賣個好價錢!您再看看我們的蜂窩,每年我們都能生產出很多蜂蜜,還有最有營養價值的蜂王漿,這可都能給您帶來很多經濟效益呢!”聽了蜂王的介紹,農夫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他心甘情願地放下斧頭,與蜂王合作,做起了經營蜂蜜的生意。
麵對強大的對手,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種選擇:懇求、對抗、與對手共贏,而隻有第三群蜜蜂達到了最終的目的。
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味地比權量力,好勇鬥狠,最後隻能導致兩敗俱傷。如果學會合作,有時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朋友。商業競爭就是利益之爭,為了利益最大化,我們必須學會與對手合作共贏,把商業競爭變成是一場雙方得益的“正和博弈”。
元凱在市裏一條步行街上開了一間書店,開張3個月後,生意還算不錯。可惜好景不長,一個姓裴的商人很快就在街角也開了一間書店,一份生意兩家做,自然就沒有當初那麼賺錢了。元凱氣得直跳腳,發誓一定要讓對方的生意做不下去。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吸引顧客的辦法:打折。元凱書店的玻璃上貼出了一張宣傳單:本店圖書除教材外,一律八五折!這之後,書店的生意果然紅火了幾天,不過裴某也很快想出了對策:本店圖書一律八折。元凱狠狠心,又貼出了告示:本店部分圖書七五折,凡購書滿百元者贈送精美禮品!
就這樣,兩家書店打起了“價格戰”,兩個老板見到對手眼睛就冒火。兩個月後,元凱拿起計算器一算賬才發現,兩個月來,勞心勞力卻利潤微薄,幾乎成了賠本買賣,想來對手也好不到哪裏去,不過生意可不能這樣做了,他決定與同行和解。兩人一商量,裴某提出了個建議:兩家書店盡量避免進同類圖書,比如,一家進教輔,一家就賣漫畫、雜誌,這樣就不會出現惡性競爭了。半年下來,兩家書店都有贏利,兩個老板也成了不錯的朋友,經常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交流一下開店的經驗,提起過去的爭鬥,兩人都戲稱是“不打不相識”。
由此可見,惡性競爭是有害而無利的,要想讓自己獲得長久的利益,就必須掌握雙贏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