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會師孟縣(1 / 2)

“短時日內,李豫無法東返,楊錯肯定也在穩定局勢。最多是李寶臣騎兵會先行南下,攻入中原。若僅是騎軍,還可依地形加以阻擊。”

史朝義的言語,充滿了自信的意味,讓人不知不覺中就深深地相信,“既然已經識破郭子儀的行動,利用李豫東返前的時間之差,便有可能傾力一戰,擊破東線敵軍。而後在開封城下,與唐朝皇帝決一死戰!”

“是!”

定下戰略之後,史朝義當即就放棄對滎陽和陽城的攻擊,率軍返回開封。

在此之前,已有十數匹快馬先行馳往各處。

在撤離之前,史朝義特地到滎陽城下去一趟,他看到了渾瑊。

渾瑊仿佛也知道史朝義準備撤退了,專程在等著與他一見。

看著城樓上那個白衣若雪的身影,史朝義心中一陣感歎。

這個身形俊朗的敵將,據聞到今年才僅僅三十歲。

剛到立之年,卻已經是李豫軍中的朔方軍先鋒使,這一次更是生生讓自己撞上了鐵壁。

無論是智計,還是用兵、統軍,渾瑊都遠勝壯年時候的自己。

這樣的年輕才俊,也不知李豫是如何尋出來的!

城樓上,渾瑊望著史朝義消失的身影,擺了擺手,阻止了部下請求追擊的提議。

猛虎雖老,但威風猶在,沒必要去冒無謂的風險。

而且,隨著西線戰局的結束,史朝義已經沒有可能扭轉戰局,敗亡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屬於偽燕軍的時代,正如那西天的斜陽,快了……

帶著一絲耐人尋味的笑意,渾瑊走下了城樓。

三月中,河南府裏叛軍治下的各縣中,有幾個縣應代宗皇帝檄文而降。

剩餘幾縣的令長嚴辭拒降,並有意負城頑抗。

但很可惜,他們最終未能給史朝義獻上這最後的忠誠。

縣中的其餘官員和豪族,不願隨這些“頑固不化”的縣令都成為“與城攜亡”的殉難品。

他們密謀聯手發難,奪取了城池的控製權,並以令長的首級作為向征討大軍請降的禮物。

隨著河南府諸縣的陸續歸降,河南府的廣袤土地基本已歸於唐軍的掌控之中。

剩餘的障礙裏,最大的那個莫過於由尚可孤扼守的孟縣。

孟縣北和沁陽、濟源毗鄰而遙望太行山,東以豬龍河為基本分界與溫縣隔河相望,西跟濟源、孟津並靠接壤,南以黃河為界,同孟津、偃師、鞏義隔黃河相望。

孟縣係太行山前丘嶺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高度由三百零五降到一百零八米,境內由西向東有明顯的低山、丘嶺、平原的過渡特征,丘嶺、平原、灘區各占三分之一。

正是因為孟縣的易守難攻,尚可孤才能憑借弱勢的兵力阻擋住李寶臣、辛雲京、辛京杲三路聯軍的猛烈進攻。

在取下幽州之後,朱泚和朱滔兄弟選擇投降,並且隨軍南下。

李寶臣得以彙合辛雲京和辛京杲兄弟,繼而從東線一路往南,兵鋒所指,無不所向披靡。

說起尚可孤這個人,倒也是個頗不簡單的角色。

論武力,他能夠與張寶忠、康日知、張忠誌並稱“河北四先鋒”。

與勇謀兼備的張寶忠、康日知等大將不同,尚可孤與畢思琛更加相似,在統軍作戰上很有一套本事。

不過,由於那些先鋒中其他三位過於耀眼,尚可孤也就顯得不那麼出彩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輕視他。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尚可孤原本受命扼守河陽縣。

當日叛軍殘軍率軍逃出洛陽,率領兩千殘兵敗退河陽時,尚可孤其實可以據河陽來阻擊大唐兵鋒。

而且傳聞殘軍就曾要求死守河陽。但尚可孤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棄守河陽,而是依托孟縣展開防禦。

旁人或許會以為尚可孤這是在膽怯畏戰,但在楊錯看來,他的這一選擇無疑是非常理智的。

隨著向潤客被俘,數萬精銳偽燕軍覆滅,再加上冀州的失陷……

麵對這種種隻能用“噩耗”來形容的消息,偽燕軍的軍心必定會大亂。

在如此情況下,一旦遭遇唐軍大部隊兵鋒的震懾,偽燕軍很可能不戰自潰,想要守住河陽縣,幾乎是癡人說夢!

尚可孤看到這一點,才果斷地北撤至孟縣,隻留少部兵馬於河陽縣作為牽製之用。

利用爭取到地幾天時間,尚可孤稍微穩定了些軍心。

借助黃河這條天險,有效的阻擋南麵唐軍的兵鋒。

事實證明,他確實做對了。

唐軍的兵馬已經被阻擋在孟縣南岸有十來天時間。

直到李寶臣率軍趕到。

這一下子就讓孟縣變得不那麼受得住,要不是楊錯沒有領軍前來,孟縣也不至於堅守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