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拖延心理
◎拖延使你心力交瘁,疲於奔命。◎你拖延得了一時,拖延不了一世。
一直沒織完的毛衣
一位年輕的女士懷有了身孕,她高興地在丈夫的陪同下買回了一些五顏六色的毛線,她想為自己未出世的孩子織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褲。可她卻始終都沒有動手,有時拿起那些毛線想編織的時候,她就對自己說:“還是先看一會兒電視吧,過一會兒再織”,可是等到她說的“一會兒”過去了之後,他的丈夫也已經下班回家了。於是她又想還是明天再織吧,因為她還要陪丈夫聊天。這樣一拖再拖,直到她的孩子都快要出生了,那些毛線還是像剛買回時的那樣放在櫃子裏。丈夫因為疼愛妻子,所以就隨她去了。後來,婆婆看到了櫃子裏的毛線,就跟兒媳說自己替她織,可是兒媳卻堅持要自己親手織給孩子。不過現在她又改變了想法,她想等孩子出生以後再織,她說:“如果生了個女孩,我就給她織一件漂亮的毛裙,如果是男孩就給他織有卡通圖案的毛衣毛褲。”
不久孩子生了下來,是個可愛的男孩。在她不斷地忙碌中孩子一天一天地漸漸長大了。等到孩子已經一歲了,她的毛衣毛褲還沒有開始織。後來,這位年輕的媽媽發現,當初買的毛線已經不夠給孩子織毛衣毛褲了,便打算給他織一件毛衣,不過雖然這樣打算,卻一直都沒有動手。
到孩子兩歲的時候,毛衣依然沒有織。
等到孩子到了三歲,這位母親想,那團毛線大概隻夠給孩子織一件毛背心了,可是毛背心也始終沒有織成。
……
一年一年的過去了,這位母親就把這團毛線給忘記了。
拖延常為“有空再做、明天做、以後做”、“拖”、“等”、“研究、商量”等等找借口,這是一種很壞的工作習慣。由於惰性心理,今天得過且過,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等到一兩個小時後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一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要等到下一個季度等等。帶著這樣的念頭工作隻會感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能拖就拖的人心情總不愉快,總覺疲乏。因為應做而未做的工作不斷給他壓迫感。拖延者常感到時間壓力。拖延並不能省下時間和精力,剛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瘁,疲於奔命。不僅於事無補,反而白白浪費了寶貴時間。
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拖延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製造借口與托辭的專家。
拖延的惡習還來自內心深處的恐懼感。首先,恐懼失敗。似乎凡事拖一下,就不會立刻麵對失敗了,而且還可以自我安慰:我會做成的,隻是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同時,拖延能為失敗留下台階,拖到最後一刻,即使做不好,也有借口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能有如此表現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其次,恐懼不如人。拖到最後,能不做便不做了,既消除了做不好低人一等的恐懼,還滿足了虛榮心。
拖延往往會生出一些悲慘的結局。愷撒大帝因為接到了報告卻沒有立刻展讀,於是一到議會便喪失了生命。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國的拉爾上校正在玩紙牌,忽然有人遞了一份報告說,華盛頓的軍隊已經進展到德拉瓦爾了。但他隻是將來件塞入衣袋中,等到牌局完畢,他才展開那份報告,待到他調集部下出發應戰時,已經太遲了。結果是全軍被俘,而自己也因此戰死,僅僅是幾分鍾的延遲,就使他喪失了尊榮、自由與生命!
拖延是成功的最大敵人。一個企業家可能因為拖延沒能及時做出關鍵性的決策而遭到失敗,一個學生可能拖延沒有及時掌握應有的知識而失去上大學的機會。拖延到頭來隻會導致問題銖積寸累,難上加難。
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市場部經理,他感覺到壓力很大,因為下周一的公司例會上老板要他必須提交一份非常重要的市場分析報告。張先生知道這份報告對公司和他自己都很重要,因為這份報告跟他年底的績效考核有關。可是,他覺得完成這份報告是一項很繁重的工作。他必須要經常加班來搜集大量的資料。總之,這項任務足以讓他忙得焦頭爛額。他拖延的老毛病又犯了,像以前一樣,他給自己的拖延找了一個讓自己心安理得的借口—我需要時間好好考慮規劃一下。一直到了周日,也就是最後一天了,他持續工作了10多個小時,終於將報告完成了。可是,報告的質量實在不怎麼樣,連他自己都不滿意。結果到了周一,當他把報告交給老板的時候,他從老板那不滿的表情中就知道自己今年的績效考核分數肯定不高。就這樣,他再一次品嚐了自己拖延的苦果。
工作中好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有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後悔莫及。今天你把事情推到明天,明天你就把事情推到後天,許多機遇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中失去了。我們應當記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貴的時光。因此,在工作中要今天的事,今天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