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是中國的第一道教聖地,位於江西省的鷹潭市,西南20公裏處貴溪市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乃中國真正的道都,其祖便是傳說中的張天師。
傳說,龍虎山本不叫龍虎山,因那裏靈山秀水,美如仙境被神靈相中了,神靈便讓兩隻仙鶴引張天師攜弟子入山,張天師在煉丹修道時,山神知覺,龍虎現身,取代雲錦,自此,此山便命名為龍虎山,是當時極為有名的洞天福地。
於道史記載,張天師張道陵於龍虎山得道成仙,有數十弟子親眼目睹,看到了張天師得道飛升時的景象,據道史上描述,張天師飛升時霞光萬丈……,震動了當時的無數道教子弟,也因此,龍虎山受到了曆代帝皇的封賞,自此,龍虎山走上了道教之都的大途。
自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後,至今承襲已有六十三代之多,曆經了一千九百多年,可謂是曆史悠久,曾經有過極長的繁榮。
可,皇朝也有盛衰敗落,龍虎山也無法脫出衰敗的命運,在二十世紀初,龍虎山的道殿早已十不全一,最終,連天師府也被改為了學堂,至此,龍虎山的道統也……。
二十一世紀初,在龍虎山的數十裏外,那裏也是群山環繞,保持著原始山林的麵貌,在群山附近,有著數個大小不一,人口過千的村子。
在二十一世紀初,這些村裏的孩子們,家離學校遠的,大一點的都會騎著單車上學去,一到放學了,就得往家裏趕,山村的小學,這時還落後得很,寄宿之類的,根本不可能,連孩子們上學的學校,也還都是破破爛爛的,教師也才那麼十個八個。
太陽此時已到了西山之頂,已是五點多鍾了,這個時候正是七月份,這一天剛好是學校放暑假的日子,孩子們一個個的,別提有多開心了,哼著歌,猶如飛翔的小鳥一般,走出了那快崩裂的小校門。
“道哥,明兒咱們就可以自由了,您說,咱們今兒個要不要慶賀一下,晚上去抓幾隻小鳥,拿來燒烤,那味兒,我都快想死了”。
在一處田野的小路上,七八個九、十來歲的小破孩,各人都拿著一隻飼料袋,充當書包,這時候,村裏窮,沒幾個人是有好書包的,再者說,即便有,也沒幾個人願意背,因為村裏的孩子好動,書包根本就不禁背,很容易就會壞了,倒不如那種小小的飼料袋,來得實用。
一個有些胖胖的小破孩,手上拿著一條枯枝,在呼劃地揮舞著,在劈砍路邊的野草,他好像成了一位電影中的俠客,劍法高超。
剛才的話,就是他說的,小胖子一提到吃,便禁不住停下了自己手上的枯樹枝,忍不住咽了下口水,除了一位看著有些老成的小破孩,那剛才小胖子口中所‘道哥’外,其餘的幾個小孩,一聽到吃的,也是情不自禁地兩眼放光,好像看到了那香噴噴的烤鳥肉。
雖然說改革開放已有些成效,但對於這些偏僻的小山村,還並沒有帶起太大的經濟效益,還是窮得叮鐺響,一周也未必可以吃上一頓豬肉,所以孩子們,一旦有空,便會自己去找些肉食,晚上抓小鳥,那隻是其中之一。
所以這些半大不小的小破孩,整天都在談論著去那玩,在那可以有吃的。
那位有些看著老成,小胖子叫了聲‘道’哥的男孩開口了,他名叫李道,是這一群孩子的頭,“好啊,咱們今兒個就去抓小鳥,順便探探去老二伯的荔枝園,明兒再去那裏,偷,不,是摘些荔枝來吃吧,他家的荔枝我看著就饞死了”。
李道說完,也忍不住咽了些口水,荔枝,沒幾個小孩可以拒絕得了,可以說是小孩子們的最愛。
要說起家境,李道家可謂是最窮的了,他隻有一位年邁的爺爺,家中是窮得不得了,但老人家卻是格外的疼愛李道,時不時去河中抓小魚小蝦,拿來給李道進補,還常去田野裏抓些下水蛇、青蛙之類的,這可是農村的兩大補品,特別是下水蛇,補極了,拿到市場上賣,也有十元八元一條。
下水蛇說是蛇,其實也不是蛇,它有著蜥蜴的外形,長著四條腿,隻是它是通體金黃的,因為它酷愛水邊,是以有了下水蛇之名。
聽到有荔枝吃,幾個小家夥,個個都快流出了哈喇子,老二伯那裏的荔枝,是他們個個都饞死的,個頭大,肉厚核小,甜極了。
“道哥,為何我們不在晚上偷呢,這不是更加容易嘛”。小胖子扔了手上的‘劍’,抓了抓小腦袋道。
“圓柱呀,這你就不懂了,聽說老二伯那的荔枝,有不少可是噴了農藥的,亂摘可就完了,你總不該想上醫院吧”。
李道一副長者模樣道,說得眾小夥,禁不住有些恐懼地眨了幾下眼睛,小夥們個個雖還小,但,農藥的厲害,卻是他們最為清楚的,家中的長輩們就常說這方麵的事兒。
圓柱,是那小胖子的小名,他人長得胖,臉有些圓圓的,身體也是有些胖得圓圓的。
“瞧你們這點出息,這就怕了,有我李道在,小小農藥算個屁呀,我肯定能找出那些是沒毒的”。
李道一副十足痞樣地說,就猶如街上的混混小頭目,在訓說自己的小弟。
老二伯家的荔枝,那是村裏八鄉都聞名的,因為江西地區本不能種荔枝,即便種了也不會開花結果,但偏偏老二伯的那一畝三分地,卻成功地種出了碩大的荔枝,一點也不比江南水鄉的差。
也曾有不少科學家,曾為此考察過,卻得不出答案,成為了不解之迷,於是乎,有人刨根問底,得出了一個匪夷所思,不符合科學的說法,那就是傳說數十年前,有仙家人物在那做過法。
一眾小夥一聽這話,又來神了,心中暗道,“對呀,有道哥在,我們有啥好怕的”。在他們心中,李道就是牛哄哄的人物,不但打起架來厲害,人更是聰明之極,幾乎沒有他搞不定的事。
“還有呀,哥幾個給我記住了,今天我在學校做的那事兒,可不能到處亂說呀,不然你們知道的”。李道握著小拳頭,抖動了一下道,其威脅之意,不言而喻。
眾小夥是急忙點頭,生怕‘道’哥會真的揍自己。
小胖子呢,跟李道是最熟,他忍不住開口道,“道哥,你究竟看清楚了莫容琳的那下麵了沒,有沒有穿小褲褲呀”。
眾小夥一聽這話,也不由自主地看向了李道,他們也好奇之極,原來,今兒放學前,李道在一眾小夥的起哄之下,從一個小窗口,鑽進了女生廁所裏,去偷看一下,他們班的三好學生兼班長,也就是那位莫容琳究竟有沒有穿小褲褲,簡稱內褲。
那時候,農村的小孩,特別是男孩子,都是沒穿內褲的,他們的褲子衣襯,都是補了又補,而莫容琳呢,她卻是與眾不同的,天天穿的都是新衣一般的衣服,所以眾小夥很好奇,莫容琳是不是有小褲褲穿。
李道平時在學校裏,倒也是個厲害人物,但他的成績總是剛好及格,這讓老師是罵也不是,讚也不是。
“沒……,我……那有看到呀,那死丫頭一進來,就發現了我,真是精得跟狐狸是的”。李道有些吞吞吐吐地說,其實,他有看到了一點點,那粉粉的小內褲,隻是他在那時候不知怎的,竟咽了下口水,就這樣,他被發現了,李道二話不說,就從那小窗口逃了出去。
聽到李道的話,眾小夥都忍不住歎了口氣,有些遺憾的樣子,因為他們早已得知,莫容琳在讀完這個學期後,就轉學了,以後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去,黃毛丫頭的有什麼好看的,走了就走了,平時那副牛哄哄的樣子,我看著就不順眼,走了就更好”。
李道有些口不對心地說,其實他心中,倒有些舍不得‘莫容琳’走了,因為她是班上唯一可以與自己爭論的人,少了‘莫容琳’,李道以後連想過過嘴隱,也找不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