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泰勒·本·沙哈爾是一個對幸福有著執著追求的人,他的“積極心理學”受到了學生們的普遍喜愛,他本人也因此被譽為“最受歡迎的講師”和“哈佛幸福第一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得泰勒·本·沙哈爾能夠如此深悟幸福的真諦呢?人們常說,一個人的經曆對其世界觀、人生觀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這位受萬人追捧的老師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泰勒·本·沙哈爾在16歲的時候獲得了以色列壁球賽的冠軍。在長達5年的訓練中,空虛感如影相伴,他一直都覺得生命中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他雖為此悶悶不樂,但卻始終堅信:勝利,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充實感,也會讓自己獲得人生的幸福。可是,當他真的如願以償時,他才發現成功並不能真正給自己帶來快樂:“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試著再回味一下無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間,那種勝利的感覺,那種夢想成真的喜悅,所有的快樂,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的內心,忽然又變得很空虛,隻有迷惘和恐懼。淚水湧出,不再是喜極而泣,而是傷心難過。在如此順意的情況下,尚且不能感到幸福,那我將到何處去尋找幸福的感覺?從那時起,我開始對一個問題非常著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泰勒·本·沙哈爾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惟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上,幾乎每個人都在追逐著“幸福”的蹤影。幸福就猶如一個躲在遠處的美麗佳人可望而不可及,人們似乎永遠都在馬不停蹄地往前追趕,但是卻永遠都無法達到心目中的目標。其實,幸福真的並不在很遙遠的地方,它就真真實實地在我們的手心裏,隻是你沒有察覺罷了。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曾有一個英俊的男子愛上了一個漂亮而又多才多藝的女子,可是命運弄人,女子嫁給了別人。於是,這名男子在痛苦與失望中匆匆和一個自己並無好感的女子結了婚。可是,男子仍然念念不忘自己心目中的“女神”。終於,有一天在妻子的默許下,他滿懷著憧憬來到了夢中情人的家中,一刹那間,他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他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肥胖黝黑的中年婦女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戀人。原來,一切都變了,而自己還沉睡在夢中。回到家裏,原本處處都不順眼的妻子頓時變得可愛起來了。此時,他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眼前的風景才是最美麗的,自己的妻子才是世界上最好的。

當我們看到這個故事時,是不是也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我們是不是也曾想入非非地編織著自己的幻夢了,可是等到夢醒時分,是不是也會覺得擁有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我們是不是也曾在失去的時候才明白了擁有的可貴呢?

人,永遠都在追求幸福。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幸福就是一次次以微笑迎接苦難的從容與堅強,幸福就是擁有一顆平常心,知足快樂地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幸福就是做一縷陽光溫暖別人脆弱的靈魂,幸福就是回家陪父母聊聊天、說說話,幸福就是好好珍愛你眼前的伴侶,幸福就是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幸福就是我還活著而且非常健康地活著……

幸福是什麼呢?你認為幸福是什麼幸福便是什麼,隻要你的內心感到了輕鬆與快樂,那麼你便是幸福的人了。

本著世界上最真誠的心,我們特地編寫了這本有關幸福的小書:《在哈佛聽到的12堂幸福課》。如果你是個渴望幸福追求成功的人,那麼請輕輕地翻翻這本充滿溫情的書吧。倘若你能夠從中尋找到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的心也會由衷地欣慰。倘若你能夠從中尋找到走向成功的方法,那麼我會由衷地恭喜你。

最後,惟願你永遠都美好幸福,永遠都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