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師回鄉也算是興師動眾,至少應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不少人都抱著和方可琳一樣的心思不少。

方可琳準備了一份近日裏她寫得最成功的一份史論,雖說她覺著這是自己寫得最為成功的一份,可是和他人比起來也是落在了下風。

文會開在縣城有名的酒樓泫雅閣,方可琳定居縣城的時間太短又自己一人是埋頭讀書,文會上的人大部分都不認識她,不過不認識也有不認識的好處,自己落得個清淨自在。

文會上不隻有文太師,還有衙門裏的人,十分熱鬧,眾人都抱著若是自己能夠多多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不會被文太師選中,留個印象讓文太師提點幾句也是好的。更何況縣老爺也在場,說不定縣老爺也能看重自己。

方可琳在一大堆文人學士中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原本以為隻要自己足夠努力便可,可看到如今這幅場景方可琳還是覺著自己不夠努力。

文太師看著泫雅閣熱鬧的場景十分開懷,這些都是她的同鄉,他們好學勤奮,日後考取了功名,說出去她的麵上也有光。

方可琳沒有著急上前讓文太師指點她的文章,反而是找了一個位置便利的地方好好打量著文太師。

文太師不足五十,眼神已然透徹,嘴角還掛著柔柔的笑意,看起來讓人心生好感十分容易接近。

可是越是這樣,方可琳越是明白,想要入文太師的眼不容易,想要成為她的徒弟更是難上加難。

大約是方可琳打量的眼神太過明顯,文太師抬頭朝著她坐的方向看了一眼,方可琳看文太師已經發現了自己,也沒有躲藏的意思,反而利落大方地向文太師笑了笑。趁著文太師周圍人減少的時候湊了上去。

文太師看道方可琳的動作後轉頭向身旁的縣太爺不知說了什麼,縣太爺和文太師一起看向方可琳。

“老師,學生在此謝過。”方可琳對著文太師和縣太爺分別做了個輯,才把自己手中的史論拿出來想讓文太師指點一番。

文太師看到方可琳的史論從剛開始的麵帶微笑變成了最後的麵無表情。

方可琳看著文太師變化的表情,自己也越來越不安,看來真的是寫的很差,否則也不會是這種表情。

文太師看著自己麵前這篇在她看來有些不堪入目的史論,可是仔細研讀起來卻又別一番韻味,不過很明顯這樣的史論在科舉中無疑是失敗的,她沒有把自己的想法首先明確的突出,反而需要細細品味,隻此一項便落了下風。不過也能看得出來對方應該是個很有靈性的姑娘,若是能夠指點想必會有極大的進步。

方可琳看文太師放下手中的史論,覺著自己像是在上刑場,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到了這個時刻她反而奇異地平靜下來。

文太師並沒有直接指出方可琳史論中的錯誤,反而開始和顏悅色地詢問她的家庭背景姓甚名誰。

在聽到方可琳說自己已經有一個十歲兒子也在準備秀才時,文太師並沒有多餘的神情,也絲毫不感到驚訝,反而讚了一句“是個有毅力的。”說罷便讓方可琳回了她原本的座位上。

摸不著頭腦的方可琳拿著自己的史論重新回到了原本屬於她的位置,這次她的身邊反而湊來了幾個學子,嘰嘰喳喳地詢問方可琳剛剛的精力過程。

費盡心思打發走了旁人,方可琳才小心翼翼地詢問係統,剛剛文太師到底是何用意。

係統支支吾吾半天,也沒能給方可琳一個準確答複。

“罷了,走一步看一步,她問了我的名字不知會不會對我這個人有些印象。”

“宿主,不要灰心,文太師此次歸鄉應該是歸鄉養老的,短時間內應不會回都城。你還有很長時間去請教。”係統雖也不明白文太師不出手指導隻詢問基本信息是何意,可是這並不妨礙它安慰自己的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