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低估了陳時逸的力道(1 / 2)

差一點一箭射死韋濟的人是陳時逸。

安葬完六子之後,陳時逸帶著齊嘯遠,齊笑笑,還有麥子和丁毛星夜兼程地趕往中州。

以前是持觀望態度,並沒有打算出山,如果說寧思源和鄭威的事隻是觸動了陳時逸的話,那麼真正讓陳時逸下定決定要開始行動的還是六子的死。

在六子年輕的心裏,並沒有想過什麼名族大義,國破家亡,他隻是單純地恨域北狄子,恨這些害死了翁三哥和老母親,瘋狂屠戮無辜百姓的禽獸。

以前把翁三當大哥,後來把陳時逸當英雄,還憧憬著有一天能收到陳時逸的召喚,從軍殺敵。

隻是域北軍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這件事成為了陳時逸終生遺憾,如果多年後陳時逸在睡夢中驚醒,那一定是六子死前的情景又浮現在夢境之中。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陳時逸帶著眾人從延州進入中州之後,便讓大家病分兩路,齊嘯遠帶著齊笑笑,麥子等人去找穀寒彙合,而自己則是隻身一人來到了歲鬆山。

如果我是趙異仁,我一定會派兵從這裏突襲中都。

因為那是以最小的代價殲滅穀寒和王錄部隊的最好辦法!

穀寒和王錄部隊雖說是駐守中州的最後兩支部隊,但明眼人誰都清楚他們基本上已經被黎南王朝放棄了,沒有增援,沒有後續,除了全軍戰死,看不到任何希望。

世人都在對朝廷南遷痛恨不已,而陳時逸卻是很清楚的知道齊征南此時的決策是英明的。

黎南軍本來在軍備武器,還有士兵素養上不及域北,原來依仗的不過是北部防線,一旦被域北軍突破,盲目地防禦隻會帶來更大的損傷。

以空間換時間,以江河為屏障,能夠讓黎南軍重新審視自己的不足,凝聚起來進行更有效地防禦,繼而進行反攻。

這種辦法不止一個朝代采用過,效果明顯。

因為域北就算是戰力再強大,人少卻是不爭的事實,越是南下,戰線會拉得越長,麵對幅員遼闊的中土,不得不橫向鋪開,無形中就會喪失優勢,這些對於黎南軍都是極其有利的。

陳時逸就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才不像別人那麼盲目,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不能讓域北軍南下的過於順利,因此合理的使用穀寒和王錄手上的兵力才是陳時逸需要考慮的問題。

暫時還不能向齊征南要部隊,就算齊征南給,也不能讓部隊急著過江,那將會麵臨域北軍的瘋狂打擊,還是要依靠穀寒和王錄部隊進行合理的遊擊戰,減緩域北軍南下,然後再出動江南的部隊進行有效的反擊。

怪不得趙異仁在兩朝宰相許甲子去世後,便急著把遠離朝堂的陳時逸提升到了自己名單的第二位。

“所謂的真隱士都是扯淡,”趙異仁對甲一說過:“真正到天下大亂,國之將亡的時候還能躲起來的,都是些個沒勇氣上戰場的廢物,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寧可餓死,也不食敵國的一粒米。”

“陳時逸不是那些隻會躲在家裏罵街的沒用書生,別看他現在躲了起來,但那隻是一時基於對朝廷的失望,很快他就會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