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7年, 唐玄宗天寶6年,攜開元盛世餘威,大唐帝國經濟空前繁榮,西北對吐蕃,突厥等諸國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壓力,老百姓安居樂業,一片國泰民安。
農曆八月的長安城,秋風初起,街道上人群熙熙融融,一條寬闊的巷子盡頭,正是新任隴西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使哥舒翰的府邸,院子和門口今天張燈結彩,賓客紛至遝來。原來哥舒翰在不久前的苦拔海和吐蕃的一戰中身先士卒,擊垮三路吐蕃軍,取得輝煌勝利,聲名大振,被朝廷召請回京述職,玄宗大悅,加封哥舒翰,恰逢哥舒翰55歲壽辰,朝廷恩準在長安做壽。
此刻哥舒翰站在門口,滿臉笑容,招呼著前來祝壽赴宴的各路朝廷大員和親朋好友,身邊站著大兒子哥舒義,眼看該來的都來了,哥舒翰卻不斷望巷子口張望,一臉期盼。哥舒義心中奇怪,問道:“父親,還有特別重要的貴客嗎?”哥舒翰輕歎一聲道:“為父的救命恩人!也不知道這位仙師會不會來?自從朝廷恩準在長安過壽辰,為父立刻命人送請柬去青城山,回報出外雲遊,不知何日歸來,本來挺渺茫的,不過仙師神通廣大,行事不可以常理衡量,所以為父還是抱著一絲希望。”
哥舒義更加好奇了,追問道:“父親能不能說說這位仙師是如何相救父親之命的?”
哥舒翰抬眼望了一下巷子口,轉頭對哥舒義道:“這位仙師姓羅名公遠,在青城山浮雲觀修煉。”頓了一下,思緒飛往了遙遠的西北疆場,續道:“幾個月前,天氣變暖,戰事重啟,為父帶著十幾個侍衛繞過吐蕃軍隊營地,想尋找一條近道插入敵軍後方,沒想到遇到了吐蕃的巡邏部隊,有上百騎,戰鬥就此開始,我方寡不敵眾,邊戰邊退,死傷了好幾個,仗著馬快,眼看著脫離追兵了,突然從敵方馬群中馳出一騎,一個黃衣喇嘛射出一箭,我躲閃不及,正中後背,幸虧距離較遠,受傷不重,回營後軍醫馬上拔去箭支,敷上金瘡藥,一夜無事。第二天起床,傷口竟然愈合了,但是鼓起一個大包,中間紅的如同雞冠,鮮豔欲滴,周邊一圈黑的如墨,觸之痛徹入骨。”
哥舒翰再次看一眼巷子口,歎了一口氣,道:“當時就知道是毒箭,但是不明白是什麼毒,軍醫試了好幾種解毒法,一點用處都沒有,每天就看著這個膿包不停長大,再過幾天就會長滿整個背部,到時就是為父畢命之棋,大唐也會在此役戰敗,吐蕃將重新取得主動權。”
哥舒義忍不住插嘴:“知道你受傷,吐蕃軍為何不乘機進攻?”
哥舒翰笑道:“再愚蠢的指揮官都知道群龍無首的軍隊沒有戰鬥力,一來天氣尚寒,敵方補養尚未充足,二來他們知道這個毒無藥可救,安心等十天後,為父死了再出擊,自然可以事半功倍。第八天,病情愈發嚴重,隊伍裏人心惶惶,軍醫束手無策,為父自知命不久矣,召來各級將領,安排退兵事宜。”看著哥舒義緊張的神態,微微一笑,道:“突然親兵進來稟報,有一道士在營門外求見,自稱能夠治愈我的毒,當時營帳一片歡騰,大夥蜂擁出去迎接,走到營門口,都傻眼了,心涼了半截,隻見一個十五六歲模樣的小道士站在那。一名副將遲疑半晌問道:“可以解毒的道長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