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太平山下太平村(1 / 2)

綿延近百裏的太平山,山高林茂,山間的一條條小溪,彙成一條大河,繞著太平村向西流去。人們常說"大河向東流",而偏偏這條太平河,是個倒流河,偏偏向西流,這不由得人心,無奈隻由得地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嗎。太平山下太平村,又有一條太平河環抱著,解放以後人們安樂業,過著不再為戰爭而憂愁的太平日子,自感平安就是幸福了。

可是有一年,太平河裏一連淹死了幾個人,人們就開始找緣因了,畢競"人命關天"啊,平素裏鄉裏鄉親的突然而去,自然倍感悲傷失落,於是找來高人在河邊祈禳,人們供伏於地,祈求神仙保佑,在酒席上,人們探究原因時,眾說紛紜,但理由似乎卻不能成立,唯有高人的一席話"一錘定音"!高人是一位仙風道骨的老人,他捋著雪白的胡子娓娓道來:"與名字有關,得改名字,你想想,太平山下是太平村,河又是太平河,太平太平,反複道來,聽了別扭,這一"太"字,反倒不平了,物極必反,河又是向西流,西方是什麼?哎,真不吉利!"大家這才好夢初醒。有人說大爺說的一點不差,太平和醫院的"太平間"是一樣的字,水又向流,西方《西遊記》不是常說"西方極樂世界"嗎?"這人這一解釋,大家在驚悚中齊聲高呼"是的,改名字,是得改!"為了全村人的平安,早有人迫不急待的把筆墨紙硯端到老人麵前,老人思索片刻,便提筆寫下了"平安"二字,這兩個字真的是眾望所歸,如一縷春風一下子刮去了人們心頭的陰霾與寒氣,換來的是興高彩烈的歡呼聲"好!好!好!就叫平安村"就這樣太平河也順理成章的叫"平安河"了!人們感激老人的智慧,這帶著祝福的名字,真的讓大家與酒同醉了。

第二天,石匠們早掄起大錘狠狠的砸摔了,立在村頭幾百年的寫著"太平村"村碑,如同砸碎了那萬惡的舊社會一樣的快意恩仇,在鑼鼓喧天和婦女們的秧歌聲中,不到正午,一座嶄新的村碑立了起來,在老人徐徐揭開那塊紅綾布時,"平安村"三個字呈現在人們麵前,"平安"二字洋溢在人們的笑容裏,象一朵綻放的花兒鐫刻在人們心裏,鞭炮齊鳴,歡聲笑語中露著人們幾多歡樂,幾多自豪!

興許是名字真的很關鍵,人們最在乎的就是個"吉利",隨著時間的流逝,村裏籠罩在人們心裏的陰霾便煙消雲散了,而這易名的"平安河",人們看著也平和順溜了。

而山呢?依舊叫"太平山",畢竟山比人有氣勢,有根基吧?人們懶得管住這近百裏的大山,也管不住這裏麵葳蕤的花草樹木,更管不住那或隱或躍的飛禽走獸了。

樹林茂密,樹下的針葉厚厚的一層,很難見得些許的陽光。這兒便成了走獸們的最佳棲息地了。而這太平山上對它們來說也很難有太平的時侯,"神槍劉"領著一夥"打圍"的,隔三差五的光臨這兒,他隻要一到這兒,便引起飛禽走獸的騷動不安!他是從部隊複員近一年的軍人,在部隊練就的好槍法,沒用在敵人身上,回鄉卻把山上的走獸們當成了敵人!他們一行四五個人,惟有他的槍是半自動步槍,(這是仗著他爹劉耀武當大隊長,分給民兵的,)其餘的都是老式長筒裝填鐵沙子的"圍槍"。他雖說不是軍人了,但他有穿不完的軍裝,整日雄赳赳,氣昂昂的,煞是威風。而今又是民兵連長,在村裏總是拿出嚴厲而霸道的氣勢,他老子讓著他,慣著他,村裏人更是順著他,畏懼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