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抓住富人堆裏的機會 第五節 財富在於抓住機遇立即行動(1 / 2)

第九章 抓住富人堆裏的機會 第五節 財富在於抓住機遇立即行動

要有自信,然後全力以赴,假如具有這種信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威爾遜

窮人最怕有惰性,一個懶散有惰性的人,即使在他麵前擺再多的致富機會,他都不會將財富賺到手。

安東尼·羅賓說過,行動是化目標為現實的關鍵步驟。

抓住富人給你創造的財富機會,讓機會與行動完美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財富。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非常成功的人,所以機會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機會變為現實!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好,有好的未來,其實相信自己就可以做到,富人也是很普通人,夫人與窮人財富的差別,或許就是能不能將眼前的機會變為財富。

窮人要給自己“背水一戰”的情景,全力以赴地去實現財富,就一定有成為富豪的可能。下邊這個小故事就有所體現。

一位獵人打獵時擊中了一隻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拚命逃跑,獵人身邊的獵狗在獵人的指示下也飛奔去追趕兔子,可是追著追著,兔子不見了。

於是獵狗隻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一隻獵狗竟然讓一隻受傷的兔子跑掉了。獵人大罵獵狗:"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

這時獵狗委屈地回道:"我盡力而為了呀!"

那邊,帶傷的兔子用盡全力終於跑回洞裏,同伴們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凶呀,你又帶了傷,怎麼跑得過它的?"

受傷的兔子回答:"它是雖然盡力而為,但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全力以赴地跑,就沒命了。"

對於財富,無論是盡力而為還是全力以赴地去解決,都會產生成功與不成功兩種結果,同樣的機會擺在麵前,如果不去行動就會被人捷足先登,而自己也隻有失敗的份兒。“沒有機會”和“失去機會”都是一種托辭,也是自己得不到財富的借口。

就像趕公交的人們一樣,離公交車隻有十幾米的距離,如果你立即跑著過去,你或許能夠趕上,如果依然不慌不忙地走,隻有再等上幾分鍾甚至十幾分鍾才能上車,而往往是這幾分鍾十幾分鍾就會讓你失去一天的工資。

著名畫家達·芬奇前半生際遇坎坷,懷才不遇。三十多歲時,他投奔到米蘭的一位公爵門下,希望他給自己創造一些機會。

幾年過去了,在達·芬奇的再三要求下,公爵終於開了恩--讓他去給聖瑪麗亞修道院的一個飯廳畫裝飾畫。

這是一件無足輕重的活計,一個普通的工匠即可完成,但是達·芬奇卻傾盡了自己的所有力量去進行創作。他日夜站在腳手架上,幹到暮色沉沉也不肯下來。有時他還會抱著肩站在畫前,一站就是三四天。

五百年後,這幅名為《最後的晚餐》的壁畫成為世界名畫,膾炙人口、曆久彌新。

隻有行動才會產生結果,機會再多,如果沒有行動也都隻是空空如也,成功在於抓住機遇之後立即做出行動。如果說機會是一個人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那麼行動就是你邁進財富大門的第一步。

有時候機會就在人們的眼前,但是人們卻一點都看不到。

從前有個基督教徒,他相信上帝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此,他每天都十分虔誠地向上帝膜拜。

一天,突降大雨,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淹沒,於是人們紛紛逃命去了。但是,這位基督徒認為自己是這麼虔誠地信奉上帝,上帝應該會來救他的。因此,他沒有和眾人一起逃生。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基督教徒隻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對教徒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