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來,經濟開放力度逐漸加強,華夏區製造業市場趨近飽和,國內的源頭工廠紛紛出走,尋找更大的海外市場。
嶺南紙業就是其中發展勢頭最強勁的華夏公司。
這幾年嶺南紙業從華夏走向東南亞,從東南亞走向歐洲美洲,產品幾乎可以說是遍布五大洲。
可是,這種低端產品,沒有辦法形成口碑,無法凝聚消費者的關注,自然也不能形成品牌效應,屬於賺吆喝的類型。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傳統企業的落後產能逐步被取代,企業需要麵臨設備更新,工人技術提升等難題。
這時候,嶺南紙業成立了海外業務部,用來在海外建設工廠。
在勞動力成本低的地區建廠,從大型工業化農場買進低廉的原材料,到歐洲北美等地區發掘最新技術設備,然後將中低端產品銷售到製造業匱乏、物價高昂的發達國家。
海外業務部由鍾大為負責,由於海外市場與國內市場環境千差萬別,所以公司總部給了海外業務部相當大的獨立決策權。
掛斷電話之後,陳東看著向豐,“這個公司,曾經欠過我的人情,我說的話,他們應該會考慮。”
“人情?”向豐撇撇嘴,一臉不屑的樣子,“你們華夏人做生意,會考慮人情嗎?”
“隻要不觸及根本利益,為什麼不考慮?”陳東提醒他,“你看,這一次我讓你給亞馬遜兩個月的時間,你不也照做了嗎?”
原來這就是人情,向豐不能苟同,“我不是相信你的人情,我隻是相信你這個龍騰公司老板的眼光。”
“一樣的。”陳東笑笑。
說話的時候,電話又響了起來。
這一次,打電話的是嶺南總部的負責人。
“您好。”知道不是鍾大為本人之後,陳東客氣了起來。
“我是嶺南總部產品經理謝貴春,陳東先生,關於您提出的建議,嶺南總部已經知悉,我們將會聯合海外業務部,在電子商務領域給予最大自主決策權。”
向豐雖然聽得懂中文,可是這位負責人的話彎彎繞繞的,他想了好一會兒,才想明白其中的邏輯。
“意思就是說,他們已經將決策權交給鍾大為了?”向豐有些不可思議。
既然決策權交給鍾大為,陳東就不必擔心了。
接下來交代林誌遠做後續的交接工作,之後便送向豐離開辦公室。
“你這次回來,不就是要確認亞馬遜還能不挺過這一關嗎?”陳東自問自答,“我可以準確地答複你,就算亞馬遜暫時鬥不過沃爾瑪,我也會站在亞馬遜的後方。”
“接下來,我會聯合更多的華夏區獨立零售商和源頭工廠,再加上你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實業,難道我們還鬥不過沃爾瑪?”
原來這就是陳東的計劃,觸底反彈,破釜沉舟。
“我明白你的計劃了。”向豐終於舒了一口氣。
亞馬遜畢竟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向豐之前不放心,一方麵是因為亞馬遜對比沃爾瑪的體量實在是螞蟻鬥大象,另一方麵他也害怕,萬一陳東不玩兒了,撒手不管,這爛攤子就是亞洲行來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