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上下要團結起來。
要真正地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把群眾的經驗上升到理論,然後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
而沒有真正的基層磨礪,就無法獲得這種真切的體驗與認知。
當然,林子長這麼年輕,就能有這麼高的見識,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顯然,林老對他的教育算是比較成功的。
而在交談的過程中,陳子長對陳東的認知也是一再刷新。
而他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陳東的見識比自己還要高得多。
這是當然的,陳東有著上一世的記憶,擁有著後世幾十年的見識和經驗,而且,他如今還不斷在國內、國際穿梭,對比國際、國內的不同之處。
他一直戰鬥在金融、產業的第一線,比之林子長這樣的不算真正進入商業圈的高層後代,不知要強出多少。
雖說林子長也在經商,不過,他的路子是有點走歪了。
他走的路線,是官商的那一套。
雖然他刻意隱藏自己的身份,但是外界還是能從他的行事風格和言行中探得蛛絲馬跡,給他行方便。
這方麵,雖然林老指出過,但是林子長的父母不願讓兒子吃太多的苦,而且現在人的局限性,讓他們看不起民營經濟,導致林子長並沒有真正接觸華夏經濟最具活力的部分。
另外,雖說現在這個時代,各種資訊已經很發達了,人們很容易從公開渠道獲得相應的知識,但是時代局限性還是存在的。
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當事人很難認清自己當下所處的時代的很多事情。
必須得隔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看清當時的時代脈搏。
即後人可以通過不斷研究前人的所作所為,獲得相應的經驗教訓。
更不用說,很多事情在當時處於保密階段,也存在很多以訛傳訛的地方。
總之,人們要獲得正確的認知,有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陳東通過了自己的不斷鑽研,結合後世的那些理論框架,對曾經的知識、新聞進行深入地剖析,探究其中的關節,才真正看清當時各種政策及眾多措施的邏輯,分析其存在的優缺點,以及帶來的相應後果。
很多當時看起來很好的政策,在實際執行中出現各種偏差,有很多是人們完全預料的。
也有很多曾經很受追捧的明星企業、明星模式倒下了,原因有很多,教訓也很深刻。
就比如,受到人們廣泛吹捧的蘇南模式倒下了,曾經被譽為民族企業的典型代表的聯想,後來才被人們看清楚它的真麵目——隻是組裝者、進口商而已。
但是,也有很多曾經看起來很弱小的經濟發展方式,後來竟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就比如曾經一度被人詬病的山寨,即仿造。剛開始,產品質量也很差,但是後來,國內的很多生產廠家開始掌握了相應產品的生產奧秘,獲得了它的設計工藝、生產方法,生產出的產品的質量就越來越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