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一則要聞登上了各國經濟報紙的頭版頭條。
《華爾街日報》:“從漂亮國駐拉克國使館,傳回的最新消息稱,海灣地區時間,7月12日淩晨,拉克國高級官員阿紮維,對外召開了緊急發布會,以下是新聞發布會的全部內容。”
阿紮維:“7月11日,我們的安全小組對部分鑽井,實行了安全抽查,結果發現,部分機械設備老化現象嚴重。”
“另外,我們還發現411石油鑽井存在泄漏原油的現象,為了工人的生命安全,我們立刻停止了411油井開采工作。”
“並決定,在接下來的時間,對全國所有的油井進行排除檢查,直到徹底檢查完畢,我們才會重新開采原油。”
記者:“請問阿紮維先生,是所有油井全部停止嗎?為什麼不分批次進行?”
阿紮維:“我們拉克國以人生完全為第一要素,其他的事情,則不考慮。”
記者:“那麼阿紮維先生,如果全部油井停止開采,對貴國造成的損失會是多少?”
阿紮維:“不可估量!”
“據記者查閱的相關資料,此前拉克國是海灣地區,主要原油出口國之一,這次全國停止開采事件,將會給全球原油市場帶來一定的衝擊。”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拉克國每日原油開采能力為120萬桶每天,如果拉克國停止國內油井的開采,短期內,每天將有120萬桶原油供給缺口。”
這條消息一出。
最先反映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
12日亞洲盤時間,NYMEX原油開盤價格為17.56美元,相比昨日的最高價17.55,還要高出一分錢。
別小看隻是高出了一分錢。
充分說明,多頭的熱情被徹底點燃。
回顧前半個月的k線圖。
每桶17.5美元的原油價格,已經構成了相當數量的壓力位,多頭數次衝擊都未果。
實在是,這個價位的賣壓太大。
想要拉升上去的話,就需要海量的資金。
不僅如此。
多頭有海量資金,空頭就沒有嗎?
原油期貨市場空頭主力,並非那些資本家,準確來說,是各大原油出口國做的套期保值。
也就是,將商品的價格鎖定在一個範圍。
今後原油價格不管上漲還是下跌,都和出口國沒有關係。
相反,想要做多,也可以理解為,生產出來的原油囤下來,造成市場上的短缺,再通過高價的方式,將這些原油全部賣掉。
多頭也好,空頭也罷,僅代表個人對原油價格的一種認可。
當絕大部分人達成共識後,便是原油的價格。
此刻。
由於拉克國檢修油井的原因,將會造成每日原油供給120萬桶的缺口,在沒有其他國家,或是公司補上這個缺口,就會造成哄搶的局麵。
這便是原油上漲的邏輯。
很顯然,看到這條消息的個人或機構,紛紛聞到了金錢味道。
一時間,大量的熱錢湧入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並快速推高油價。
17.6美元。
17.68美元。
17.74美元。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臥室的時候,國際原油的價格在17.8-17.7區間來回波動。
不僅如此!
在《華爾街日報》刊登了這條新聞後,《路透社》《太陽報》《環球時報》《國際原油新聞》等三十多家報紙報刊,也紛紛轉載了這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