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了,這下發達了!”
出了VIP室的門,馬國良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臉上笑得跟朵菊花似的。
作為私人銀行的客戶經理,看起來人模狗樣,那也隻是表麵光鮮。
他們能拿多少薪水,完全取決於客戶的投資喜好。
要是遇到投資偏謹慎的客戶,他們到手的工資,還不如銀行的普通職員。
而陳東選擇投資的股指期貨,就屬於高風險投資。
像什麼債券,基金,股票......在股指期貨麵前,就是個弟弟。
馬國良來去如風,他在跟時間賽跑。
甚至,他都忘記了,對客戶該有的禮儀。
而陳東並不在意這些。
他更看重對方的專業水準。
從剛才的問話中,陳東還是很滿意馬國良的回答。
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就相當於私人管家。
是每個大型銀行,為了留住高端客戶人群,而推出的一種服務。
其背後,還有一個個專業團隊隨時待命。
馬國良就是客戶與銀行之間的紐帶。
懂得越全麵,才能替客戶分憂。
就像你跟管家說,你想吃華夏菜,他給你找來一名華夏川廚。
結果,你是地道的粵省人,根本不能吃辣。
尷尬不尷尬?
站在管家的立場上看,不就是華夏廚子嘛,找個川廚有錯嗎?
表麵看是沒錯,可你不需要啊。
當然!
這隻是一個比喻。
金融領域,要嚴謹得多。
對陳東而言,一個恰當的操盤手,遠比好的操盤手重要。
對形勢的判斷,以及未來的把控,再好的操盤手,還能比得上重生人士?
馬國良的回答,也不能說錯,隻能說他缺乏形勢上的判斷。
1986年9月3日,新加坡交易所,搶先推出了日經225指數,並對島國證券市場的交易量,造成了一定的分流。
為應對這樣的局麵,在1988年的9月,大阪交易所正式上市了日經225指數期貨。
由於市場需求旺盛,日經225指數期貨推出後迅速活躍,一度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股指期貨市場。
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隻有一個。
那就是對手盤!
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個零和遊戲。
無論看漲還是看跌,沒有對手,賺到的錢也隻是紙麵上的財富。
日經255指數,看多的主力是島國的財閥,看空的主力是西方的資本。
多空主力的大部分資金,是在大阪交易所廝殺。
而新加坡推出的日經255股指期貨,一天的成交量還不到5000手。
等它羽翼豐滿,成交量開始放大時,那也是93年以後。
不過,陳東這點資金,放哪都一樣,連一點浪花都掀不起。
正想著這些。
馬國良帶著一名老外走了進來。
“陳生,他叫亨利,是一名專業的操盤手,曾經在華爾街的投行工作過5年,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聽著馬國良的介紹,陳東的目光也在打量著,他說的操盤手。
亨利有西方人顯著的特點,身材高大,高鼻梁,大眼睛,藍色瞳孔,還有滿身的肌肉和濃密的體毛......
此時的他,看起來,表情嚴肅而認真。
隻是一開口,卻暴露了他逗比的本性。
亨利用十分蹩腳的華夏語說道。
“老板你好,我是亨利,你也可以叫我的華夏名字‘旺財’,相信有的我的加入,您一定能財源廣進,龍馬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