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國,皇家醫學院精神科
“他現在處在第三層夢境之中,夢境和現實生活中的時間比例是100:1。”白大褂醫生看著被捆綁著的年輕人長歎了一口氣。
“醫生,編織的夢境真的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嗎?”看著愛人熟睡才像個正常人,少女的心碎了。
麵容憔悴的她已經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陪著他一個多月了。少女真的很累,可她不能放棄,放棄意味著她永遠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
“我也不太清楚,有些東西還需要他自己戰勝!”醫生搖了搖頭。
…………
“中醫伴隨了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曆史,自從有了華夏文明就有了中醫。西醫真正開始發展是從文藝複興以後,西方醫學開始了由經驗醫學向實驗醫學的轉變。由維薩裏發表的《人體構造論》建立了人體解剖學。標誌著西方醫學新征途的開始。”
少年坐在老人對麵一隻手托著下巴安靜自己的記錄這老人說的每一句話。
“17世紀以後西醫開始了飛速的發展階段,清末時期八國聯軍打開了華夏的門戶,西醫漸漸的進入了華夏人的視野。西醫治療病人可以說是一套數學公式,這套公式適用於這種病症的每一個人,當然排除藥物過敏。”老人手裏拿著一本老舊且發黃的筆記本一邊給麵前十七八歲的孫兒一邊講解,一邊給喝著水。“十九世紀西醫發展最迅速的時代,一些列的檢查在這個時候漸漸的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之中。這一係列的檢查讓西醫的治療上更加具有了說服力。而中醫不一樣,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它是一種經驗,是祖祖輩輩話費了五千年才總結出來的經驗,不足與外人道也。故而漸漸的讓人們失去了對它的信心。成為了西方的神學,不科學的東西。”
老人放下手中的茶杯,繼續說道。“醫學不分國界,我們這一門不論西方醫學,南方的蠱術,中東的降頭術我們都有涉獵。取百家所長,才能更好的給病人治療。你今年已經十六歲了,中醫,蠱術,我已經沒有什麼可教你的,降頭術方麵你也從前人的筆記中學有所成。”
年輕人放下手中的筆,漏出了一絲滿意的微笑。從記事開始他就不斷的被爺爺教導醫術,現在的他已經被縣裏人稱為小醫王。
老人看著眼前的孫兒,苦笑的搖了搖頭,他對自己的孫兒很是滿意,他學東西很快,有些病他隻要講一遍就能舉一反三,甚至有些東西在遇到不解的時候兩個人還會相互討論。但看著孫兒一天天的長大,他知道自己的孫兒終將會離開他,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老人從衣兜中取出一個信封遞給自己的孫兒,“這裏麵有前往M國的機票,和一封哈弗大學臨床醫學的推薦信。”老人把信封推到孫兒麵前,“我希望你前往M國學習西醫的時候忘記你這十幾年來學到的所有知識。”
古凡看著信封不解的問道,“為什麼爺爺?”
“人類學習東西最快的時候是嬰兒時期和少年時期。那時候人不被外物所打擾,記憶力也是最好的階段。你現在馬上就十七歲了,已經過了那個階段。你的學習能力很強,我相信你能很快的融入西方世界。但是因為你已經接觸到了中醫,你在很多判斷上還會習慣性的用上望聞問切,這樣你的學習就會大大的受到影響。”老人合上自己的筆記本遞給古凡。
古凡點了點頭,他很認同自己爺爺說的話。從小他就比身邊的玩伴心智成熟,在很多事情上他都不能融入身邊的環境之中。上學的時候有一道數學題,小明爸爸買了二十個西瓜,他吃了3個還剩下幾個。他就很好奇的問老師,小明爸爸真能吃,他為什麼要買那麼多西瓜,他吃的完嗎?結果可想而知,古凡被老師在課堂上狠狠的訓斥了一頓。
“我問的問題是還剩下多少西瓜,而不是問小明爸爸能不能吃完這些西瓜。吃不吃的下是重點嗎?你給我到教室後麵站著去。”
人類的習慣性思維,阻斷了人們學習新知識的速度。
…………
古凡坐在飛機上,手上拿著一本最新的醫學讀刊。書刊的封麵上用大大的字體寫著華夏青年成功完成心髒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