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七年春,大雪覆蓋下的遼東平原寂靜無聲,朔風呼嘯,天地之間彌漫肅殺之氣。
淩亂的馬蹄聲打破了大地寧靜,寬甸至赫圖阿拉的丘陵之間,小道蜿蜒,一支長長的隊伍在雪地中艱難行進。
紅色鴛鴦戰襖組成的人流從丘陵延伸向平原,架梁馬與夜不收在山崗間遊弋,警惕監視著方圓數裏風吹草動。
劉招孫弓背騎在馬上,不時朝周圍張望,西北邊陰雲密布,像是有狼煙燃起。
劉招孫知道,那狼煙隻是他的幻想,身邊幾個親兵什麼也沒看見,他不敢過多提醒別人去看狼煙,以免被當成失心瘋。
這位年僅二十三歲的明軍把總,現在隻能在心底祈禱:
“杜鬆馬林,你們不要躺平啊,拚命和建奴幹,多堅持一會兒,拖住努爾哈赤······”
按照原本曆史位麵,萬曆四十七年,明軍四路分兵合擊,計劃在赫圖阿拉會師。劉招孫所在的部隊便是其中的東路軍,東路軍由劉綎統帥,從寬甸出發,走的是最崎嶇難行的山路,所以也走的最慢。
就在劉招孫祈禱這會兒,英明汗努爾哈赤已率軍擊潰杜鬆主力,斬殺杜鬆,馬不停蹄趕往尚間崖,攻擊駐守在那裏的馬林,等滅掉馬林,屠刀就要伸向東路軍了。
短短五天之內,後金軍奔波百裏,連滅三路明軍,破陣殺將,所向披靡。薩爾滸一戰,徹底扭轉明金雙方在遼東的態勢,也為大明王朝的滅亡敲響了警鍾。
齊孟很不甘,和自己相比,努爾哈赤這個李成梁養子,滿洲八旗締造者,在本時空的各種騷操作,倒更像是個穿越者。
齊孟穿越到薩爾滸戰場不過兩個時辰,兩個時辰前,他還是個普普通通的996社畜,頂著房貸車貸壓力為生活辛苦奔波。有一天加班到深夜,剛走到公司門口,一道黑影從天而降,他被砸暈過去,失去意識,第二天新聞網站多了這樣一則頭條:
震驚!520小夥爬27層樓送女友99朵玫瑰遭嫌棄,女孩高空拋花致無辜路人砸成植物人!
再次醒來,齊孟發現自己騎在馬背上,出現在一支龜速前進的古代軍隊中,這支軍隊由多個兵種組成,有火銃手、刀盾手,還有少部分炮兵,拖著沉重的火炮。
作為業餘曆史愛好者,齊孟從士兵們身上的鴛鴦戰襖,盔甲的樣式判斷這是明國軍隊,不過讓齊孟詫異的是,眼前這支軍隊,無論騎兵還是步兵,都是雙眼放光,直直望向前方,好像前麵有幾百萬兩銀子在等著他們。
兩個時辰後,齊孟基本搞清了自己當下的處境。
自己所處的時代是晚明時期,準確來說是萬曆四十七年三月三日,自己身處的地點是在遼東寬甸至赫圖阿拉的小道上。
而眼前這支軍隊,正是薩爾滸之戰中最後覆滅的東路軍,統帥將領是被稱為“晚明第一猛將”的劉大刀劉綎。在他們身後,還有一萬多朝鮮援軍,不過這些朝鮮兵戰鬥意誌極為薄弱,作用幾乎可以忽略。
哦,忘了說一句,這位赫赫有名的劉綎,還是自己的義父。
按照原本曆史軌跡,在杜鬆、馬林潰敗後,東路軍最後在阿布達裏岡陷入後金軍重重包圍,劉綎及部下明軍全部戰死,朝鮮兵投降。
既然現在魂穿到劉綎義子劉招孫身上,他決定做點什麼,多少能改變一下薩爾滸戰場形勢。
此時杜鬆已經被滅,馬林一部也是凶多吉少,作為四路大軍中最弱的一支,劉招孫很清楚東路軍當下的處境。
強悍如杜鬆,也隻堅持了不到一天便被後金軍消滅,東路軍又能抵抗多久呢?
劉招孫盤算著眼前這些湖廣、浙江、貴州等地抽調而來的精兵強將,還有後麵跟著的五千浙軍,一萬多朝鮮兵,眼珠轉動,心裏開始打起主意。
據他所知,東路軍之所以在阿布達裏岡被圍,主要是因為主帥冒進,而冒進的原因則是因為後金兵穿著明軍衣甲,打著杜鬆旗號,持總兵令箭,詐稱杜鬆軍迫近赫圖阿拉,要劉綎速進,配合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