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預測的2006年世界科研熱點中,禽流感研究居首位。禽流感病毒去年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們的恐慌。事實上,目前世界媒體關注的幾種致命病毒,不僅在形狀上千差萬別,在毒性上也是參差不齊。排在致命病毒排行榜上首位的是1976年在中非出現、讓人談虎色變,患者的死亡率高達90%的埃博拉病毒,而去年爆發的sars(**型肺炎)的死亡率不過才3%—5%左右。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埃博拉病毒在世界上依然無藥可治,隻能靠增強患者自身抵抗力來支持治療,而sars病毒卻在爆發不久之後就研製出了抗體疫苗,可見埃博拉病毒在某種程度上要比sars可怕得多。
在人類曆史上曾有過數次毀滅性的病毒大爆發。
公元6世紀首次爆發的鼠疫疫情持續了五六十年,流行高峰期間每天死亡達數萬人,死亡總數近一個億。而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發生在公元14世紀,持續時間將近300年。這次大流行,僅在歐洲就造成了2500萬人死亡,是當時整個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國死亡人數甚至達到其人口半數。而隨著人類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和對鼠疫的科學認識不斷加深,在今天看來,鼠疫總體趨於平穩狀態。事實上,鼠疫杆菌對幹燥、熱或紫外線抵抗力弱,煮沸1分鍾即可被殺死,一般消毒藥如甲酚、漂*、新潔爾滅和乙醇等均能殺死鼠疫杆菌。相對於18世紀以前,鼠疫再次大爆發的可能性其實已經很低了。
但事實上,人類和病毒之間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被稱為“19世紀的世界病”霍亂所造成的恐慌,同樣使人聞風喪膽。據曆史記載,霍亂共有7次大流行。第一次始於1817年,當時霍亂起於印度,傳到阿拉伯地區,然後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在1826年的第二次大流行中,它抵達阿富汗和俄羅斯,然後擴散到整個歐洲;第三次大流行,它漂洋過海,1832年抵達北美。20年不到,霍亂就成了“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紀世界病”。而且直到今天,霍亂依然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悄悄流行著。
而被稱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艾滋病毒所帶來的威脅性絕對不會有任何人敢於輕視。僅2002年,愛滋病就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超過300萬人死亡,500多萬人感染了aids,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報告,全球目前總計共有4200萬的愛滋病毒帶原者;並且到了2010年,僅在中國大陸就將會有1000萬的愛滋病毒感染者。
麵對專門破壞免疫係統的愛滋病毒,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對它幾乎束手無策,一直到現在仍然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而近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二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一個最新的報告中卻說明:艾滋病毒會形成雜交種。也就是說,假如a病毒感染者與c病毒感染者,有可能導致病毒的變異,使得本身的a病毒變異為ac病毒,從而讓在抗體疫苗的研究上難度增大而且更加複雜。
病毒的變異已經不再是個新鮮的話題,在今天相對發達的醫學領域裏,大多數突然爆發的新型病毒一般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控製。但如果有一天,一種全新的,極其危險、高致命性,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當今科技前沿水平的超級病毒突然爆發,人類自稱文明的社會體係能堅持多久,是否會完全崩潰,這是一個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的問題。
羅城縣全名為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隸屬河池市,位於廣西北部山區,眾山環繞之中,崇山峻嶺密布,深溝狹穀縱橫,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而沒有被開發的原始森林裏山高林密、峽穀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參天。飛泉瀑布、流水潺潺、雲海奇景、變幻莫測,且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自然景觀極其豐富優美、神秘莫測。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更有著“不是桂林,卻勝似桂林”的美稱。而東門鎮位於羅城縣縣城所在地,是一個有1000多年的曆史重鎮。漢屬潭中縣地,南南梁,臨洋縣、唐為安修縣,寧開寶五年設置羅城縣。清朝鹹豐七年(1857)大成國起議軍攻占羅城,改名為朝陽縣。十一年(1861)清軍占羅城,又複名羅城縣,一直沿襲羅城縣至解放初期,1983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這後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的批準,東門鎮、東門鄉於1991年11月合並為現在的東門鎮人民政府。東門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