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斷激發競爭的欲望為動力才能與對手一起成長——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百年爭戰
欲望論語
·一個成功的企業,麵前必然站著另一個強大的企業。
·隻有讓對手艱難地活著,才能與對手一起頑強地成長。
·直接擊中對手要害,才是真正優秀的拳擊手。
·當對手咄咄逼人時,必須做出切實應對的抉擇。否則,恐怕連退路也沒有了。
一個成功的企業,麵前必然站著另一個強大的企業,那就是它真正的對手。
與真正的對手較量,才能不斷激發創業的欲望,促進彼此的快速發展。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世紀大戰就是這樣的典範。
作為美國產生的世界名牌,可口可樂在上個世紀的前半期一直保持著獨霸市場的地位,但到了後半期這一地位便開始動搖。
從創辦時間來看,可口可樂要比百事可樂整整早7年。
在1886年,決定美國命運的南北戰爭正酣之際,一個名叫彭伯頓的退役軍人正在亞特蘭大自己的小藥店內用果汁、香油、砂糖和水等在配製一種治頭痛的藥水,結果藥水沒有配成,卻調製出了一種美味可口、可以解渴的好飲料。它就是後來成為世界著名品牌的飲料可口可樂(Cocacola)。之所以要這樣命名,一為美味可口,二為美式英文拚寫優美,有靈動感,富有廣告價值。
然而,在當時它卻鮮為人知,不僅一般人對它的價值缺乏認識,就連發明者彭伯頓對它的市場前景也沒有信心。
五年後,一個名叫阿隆根德勒的人買下了可口可樂專利的經營權,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推銷,但仍並無多少起色。是20世紀初實行的全美禁酒令,給可口可樂帶來了難得的發展轉機。作為一種飲料剛好成為酒的替代品,很快被大眾所接受。
而這時候,後來作為可口可樂唯一對手的百事可樂也已經產生了。就在彭伯頓在亞特蘭大藥店配製可口可樂飲料後7年,具體說是在1893年,在辛辛市一個名叫凱萊希姆的人開始出售一種據說也是購買了專利的飲料,它就是後來的百事可樂。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悄然麵世的飲料,竟會成為與可口可樂長期爭霸的世界品牌。
但最初的經營極為慘淡,以至於在1922年和1931年,百事可樂曾兩次宣布破產,並主動要求已獨霸美國市場的可口可樂收購。
而可口可樂竟出人意料地拒絕了。它雖然錯失了這一徹底打敗潛在對手的機會,卻成就了對手,也成就自己。
隻有讓對手艱難地活著,才能與對手一起頑強地成長!就像拳擊場上,強大的有經驗的選手不會一拳徹底把對手擊倒一樣,而是擊倒一次,等對手爬起來,再將他擊倒。隻有反複出手,連續獲勝,才能充分享受強者戰勝對手的快樂與自豪。
假如可口可樂的決策者當時不從發展壯大的角度看待這個麵臨絕境的弱小對手,而決定將其收購,那肯定不會有後來兩個世界著名的飲料品牌。
當時,可口可樂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機會,大舉進入歐洲和亞洲市場。時任可口可樂董事長的詹姆斯法利是羅斯福總統的顧問,他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地位,在軍事前線紛紛建立瓶裝廠。以至於戰後有三分之二的退伍軍人離不開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的海外瓶裝廠多達364座。
同時,可口可樂又不失時機地大舉進入赫爾辛基奧運會,創下了銷售72萬瓶可樂、15萬頂印有可口可樂標識的太陽帽的輝煌業績。可口可樂又趁勢在15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公司。至此,它已經真正變成了公認的世界飲料,美國品質的象征。
但可口可樂的巨大成功,卻極大地刺激了它的潛在對手百事可樂,鼓舞起了百事可樂拚搏的鬥誌。
從死亡線上掙紮過來的百事可樂,此時正養精蓄銳,等待時機,準備首先爭奪本土市場。
剛好,可口可樂為應對經濟危機帶來的市場蕭條,推出了利用飲料機5分錢就可買6.5盎司的促銷計劃,能夠滿足消費者普遍的低價欲望,一時大受歡迎。
這下,早已蓄勢待發的百事可樂以為出手的機會來了,隨著“5分線買雙份”(12盎司新瓶裝)的廣告語的傳播,可口可樂的銷量連續下降了3%,而百事可樂卻上升了12%。可口可樂在飲料中的至尊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百事可樂一躍而成為美國公認的第二大品牌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