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樂觀的人,把苦難當做生活的甜點 苦難是護送生命的使者(1 / 1)

第二章 樂觀的人,把苦難當做生活的甜點 苦難是護送生命的使者

陸遊曾如此寫道,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也會遇到“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絕境,這時候悲觀的人便會自怨自艾,不采取任何行動,反而蜷在絕境中等失敗的判決;而樂觀的人即使遇到了無路可走的絕境,依然不會被打倒,他們有信心在這一團迷霧中找到他們人生的“又一村”。

1959年,美國人維瑞爾與妻子羅娜和六個孩子去沙漠遠足,他們沒有在人們經常往來的道路上行駛,而是鋌而走險,插到一條小路上進行沙漠探險。由於他們事先沒有通知他人他們的去向,所以當汽車走出600米就無路可尋的時候,他們的通訊設備又出現了故障,以至於他們陷入了沒有支援的絕境中。維瑞爾一家麵對這樣的絕境,沒有失望地等死,他們積極地尋找求生的機會。

由於維瑞爾在拐彎時撞到一塊有尖角的石頭,因此碰壞了水箱。水從水箱中白白地流走了,維瑞爾一家人不但陷入了無路可走的地步,而且最糟糕的是沒有充足的飲用水和糧食,僅有水箱裏殘存的一點混有防凍劑的冷卻水。為了解渴,連這點水也被他們一人一口喝完了。妻子羅娜沒有放棄求生的希望:她讓孩子們在汽車的陰影下休息,以保持體力;與丈夫將兩條毯子裁成條狀,組成求救信號;還卸下倒車鏡準備借用陽光的反射向空中的飛機發出求救信號;將備用的輪胎浸透了油以便隨時點著為求救的信號;將四個輪胎罩放在地上準備采集清晨的露水。白天她把丈夫和孩子們的嘴唇及皮膚上的水泡都塗上口紅,後來她發現沙漠表層下幾厘米處較陰涼,便將孩子們的身體埋在沙子裏,還將他們的臉部用東西蓋上。她還折斷近處的一棵樹枝,剝去樹皮吸樹液;由於中午氣溫過高,孩子們的臉上的皮都破了,夫妻倆就收集小便,用破布抹在孩子的臉上借以降溫;由於找不到水源,他們就將仙人掌切開在火上烤,吸水滴借以解渴。在這樣炎熱的絕境中堅持了三天,終於有搶救隊發現了他們的求救信號,把他們救了出來。八個人雖然曆經了生命的險惡,還是都安安全全地活了下來。沒有一個人放棄生命。

人的生存意誌是非常強烈的,在平時的環境中我們可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然而當遇到絕境的時候,它便能被激發出來。所以遇到絕境時,我們不能失去希望,要冷靜下來分析境況,尋找機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樂觀的資本:

那些懸梁刺股和雪地取光的故事,一直都成為激勵我們後人不怕吃苦的典範。要以吃苦為樂,苦是甜的前味,隻有敢於吃盡天下之苦,方能收獲天下之甜。換一種角度來理解生命之苦,或許你的人生便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