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樂觀的人,微笑麵對酸甜苦辣 失親,傷痛不是給逝者的安慰(1 / 1)

第一章 樂觀的人,微笑麵對酸甜苦辣 失親,傷痛不是給逝者的安慰

人生在世,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看著親人離開而無能為力。人類生死的自然規律是我們無法更改的,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坦然地接受這一現實,逝者已去,生者猶在。對已逝親人最大的尊重和懷念莫過於好好地活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麵對親人的離去,能做到坦然接受是非常不易的。生與死,是人類無法操作的兩大領域,當科學知識沒有能力解釋時,我們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各種宗教上。這些宗教理念或許無法用科學來驗證,但是至少能夠讓我們更加容易接受親人的離去。

成龍的建議

成龍在他的博客裏曾這樣寫道:“逝者,隻是結束了在這個空間的征程,他們會以另一種狀態每日陪伴著我們,給我們力量!”

“這種失去親人的痛楚讓我更知道幸福的意義,知道生命的意義,在以後快樂的日子裏我不會忘記抬頭望望天,讓天國的慈父愛母依然看得到我,繼續為我驕傲快樂!”

人是不可能長生不老的,死亡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如同時間流逝一般,隻能接受。我們可以把死亡理解成另一種形式的生存,這樣或許能減少一下我們的悲痛。對於個人而言,生命或許是有限的,可是對於整個人類而言,生命是不斷繁衍,世世相傳的。親人的離開是悲痛的,可是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悲痛中,連正常的生活都無法進行下去,我想這也不是那些離開的人想要見到的。對於那些先於我們離開的人而言,我們健康的、快樂的生活才是他們在天國最希望看到的,為了不讓他們擔心人世間的我們,我們要選擇積極的生活方式,努力的生活,不僅僅為了自己,也為了那些牽掛我們的親人。

時間可以撫平一切,同樣也可以減輕我們的痛苦。即使肉體不在,但是精神可以永存。就像成龍述說的那樣,即使他們不像以前那樣走動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存在,他們在精神上依然陪伴著我們,他們的愛依然環繞在我們身上,我們要把他們的愛也傳播給其他的親人,這樣才是生命的價值。

對於那些悲觀的人,當親人離開時,他們會瞬間失去生活的勇氣,他們甚至選擇死亡去逃避痛苦。這樣不但讓死者無法安息,也讓其他親人的痛苦更加雪上加霜。沒有什麼跨越不了的難關,沒有什麼撫平不了的傷痛。當你無能為力扭轉失親的悲劇時,隻能坦然地去麵對那些事實,唯有生者積極的生活,才能給死者以最大安慰。

樂觀的資本:

苦難是每一個人都不想麵對的,但是當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時,我們又無法逃脫,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換個方向來看待它——吃苦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