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開放財富 10. 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
生活中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錢確實可以滿足人的生存需求和生活欲望,但錢卻不是萬能的。
人隻有滿足了基本生存要求才能做到知理知法,如果溫飽不能保證,則天下大亂。錢可以避免商人因行情不好而憂愁,農民為糧食不打“白條”而欣喜。但是,掙錢的作用是為了使自己更方便,所以錢不是神,而是仆。為了錢不能沒有了修養,更不能成了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
餓死在錢堆裏
在一間很破的屋子裏,有一個窮人,躺在一張破舊的木板床上,窮人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啊,如果我發了財,決不做吝嗇鬼……”
這時候,窮人的旁邊出現了一個魔鬼,魔鬼說道:“那我就讓你發財,我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這袋裏永遠都會有一塊金幣,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覺得夠了時,就要把錢袋扔掉,否則你不可以用錢。”
說完,魔鬼不見了,在窮人的身邊,真的有了一個錢袋,裏麵裝著一塊金幣。窮人整整拿了一個晚上,金幣已有了一大堆了,他想,這些錢夠我用一輩子了。
到了第二天,他又累又餓,很想買東西吃,但是在他花錢之前必須扔掉那個錢袋,於是他便拎著錢袋向外麵走。可他實在舍不得扔掉,又回到屋裏。
他又開始從錢袋往外拿錢,每次當他想把錢袋扔掉時,總覺得錢還不夠多。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他完全可以去買吃的,去買豪華舒適的房子,去買他想要的東西了。但是,每次他想出去的時候,卻總是對自己說:“還是等錢多一些再買吧。”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幣已經堆滿了整個屋子。他已變得又瘦又弱,然而他卻虛弱地說:“我不能把錢袋扔掉,我要更多的金幣。”
終於,他成了一個十分衰弱的人,但他還是用抖著的手往外掏金幣。最後,他活活地餓死在床上。
這隻是一個寓言,但這個寓言所講的就是現代人的一些心理狀態,總感覺自己手裏的錢不夠,當掙了很多錢的時候還想要更多的錢,以至於到了最終年老體衰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原來並不那麼需要錢。
喜歡圍棋的人都知道圍棋上有一句話:下棋莫貪。追求金錢同樣也是如此。金錢隻是一種工具,不是人生的目的,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真正的富人也不是“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的暴發戶,他們所推崇的是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敏銳的眼光,所以他們從不做破壞“遊戲規則”的巧取豪奪和侵占公私財產的損人利己行為,不會迷失在金錢中成為被金錢支配的奴隸。
然而,金錢的誘惑常常與手頭擁有的數目直接成正比:你擁有越多,你想要的就越多。同時,每1元錢的增量價值,也會與實際價值成反比例:你擁有越多,你需要越多。正如,亞裏士多德對那些富人們所描寫的那樣:“他們生活的整個想法,是他們應該不斷增加他們的金錢,或者無論如何不損失它。”
盡管亞裏士多德不寬恕那些財富獲得者,然而他沒有完全譴責他們。“一個美好生活必不可缺的是財富數目,財富數目是沒有限製的,”他警告道,“但是富有和財富沒有限製。一旦你進入物質財富領域,仍然很容易迷失方向。”特別是當今的年輕新一代,更不能為了金錢而毀了大好的前途。
我們應該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素質的提高,人們逐漸變得現實。現在的年輕人可分為傳統型,開放型,時尚型,前衛型等基本類型。有的孝子不忍心再看父母過苦日子,從而做了最壞的選擇,但他們卻不知道如果父母知道了會更加地難過;有的是長期的貧窮令他們心理壓抑、鬱悶,導致了心理疾病,做出了錯誤選擇;有的則為了掙錢可以付出所有;還有的認為付出這些掙錢不算什麼。諸如此類,總之出發點會有很多,但目的都是為了錢。
的確,生活中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錢確實可以滿足人的生存需求和生活欲望。但是,錢也不是萬能的。無論在賺錢的過程中,還是賺到錢之後,都應當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金錢,都不能為物欲所困。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告訴人們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能為了金錢而犧牲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否則,等你失去它們的時候,有再多的金錢又有什麼用呢?
對待金錢我們應有這樣的認識: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金錢是為人的生活服務的,人不可做錢財的奴隸。金錢隻是交換的一種媒介物,隻有在交往過程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不要將錢深藏於地下,而應該把賺錢當作一種樂趣,享受賺錢帶來的生活,你的世界才可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