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高效做事,把西瓜與芝麻分開 11.目標一定要專一(1 / 2)

第7章 高效做事,把西瓜與芝麻分開 11.目標一定要專一

作家愛默森認為:“生活中有件明智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壞事,就是精力渙散。”如果一個人想法太多,或者是想要實現的目標太多,那麼自然是無法做到精神集中,從而導致精力渙散。所以,目標太多跟沒有想法、沒有目標其實是一樣的效果。

想法太多的人經常會因為目標太多而墮入空想,最終導致自己不能夠專注地去做事情,不能把時間和精力用於實現某一個具體目標上。這種行為其實是造成一個人事業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個人想做的事情過多,那麼結果常常會不盡如人意,最終會一事無成。

導致這種想法太多、目標太多的人從成功走向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目標太分散以至於無法專注集中任何一個目標。

這裏是非洲的馬拉河,河穀兩岸青草肥嫩,一群群羚羊在那兒美美地覓食。一隻非洲豹隱藏在遠遠的草叢中,豎起耳朵四麵旋轉。它覺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後悄悄地、輕手輕腳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來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覺,開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運動員那樣,瞬時爆發,像箭一般衝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著一隻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逼去。羚羊是跑得飛快的,非洲豹更快。在追與逃的過程中,非洲豹超過了一頭又一頭站在旁邊觀望的羚羊,但它沒有掉頭改追這些更近的獵物。它一個勁地直朝著那頭未成年的羚羊瘋狂地追。那隻羚羊已經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與累的較量中比最後的速度和堅持力。終於,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被絆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頸咬了下去。

可以說,一切肉食動物都知道在出擊之前要隱藏自己,而在選擇追擊目標時,總是選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單的獵物。在追擊過程中,它為什麼不改追其他顯得更近的羚羊呢?因為它已很累了,而別的羚羊還不累呢。其他羚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衝刺的爆發力,一瞬間就會把已經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後邊,拉開距離。如果丟下那隻跑累了的羚羊,改追一頭不累的羚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後一定是一隻也追不上。

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眾人歎服的領袖,成為一個才識過人、卓越優秀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腦中許多雜亂無緒的念頭。如果我們想在一個重要的方麵取得偉大的成就,那麼就要大膽地舉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無奇的、毫無把握的願望完全“剪去”,即便是那些看似已有 實現可能的願望,也要服從於自己的主要發展方向,必須忍痛“剪掉”。

世界上無數的失敗者之所以沒有成功,主要不是因為他們才幹不夠,而是因為他們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適當的工作,他們將自己的大好精力消耗在無數瑣事之中,而他們自己竟然還從未覺悟到這一問題:如果他們把心中的那些雜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養料都集中到一個方麵,那麼他們將來一定會驚訝——自己的事業竟然能夠結出那麼美麗豐碩的果實!擁有一種專門的技能要比有十種心思來得有價值,有專門技能的人隨時隨地都在這方麵下苦功求進步,時時刻刻都在設法彌補自己此方麵的缺陷和弱點,總是想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而有十種心思的人不一樣,他可能會忙不過來,要顧及這一點又要顧及那一個,由於精力和心思分散,事事隻能做到“尚可”,當然不可能取得突出的成績。

那些富有經驗的園丁往往習慣把樹木上許多能開花結果的枝條剪去,一般人往往覺得很可惜。但是,園丁們知道,為了使樹木能更快地茁壯成長,為了讓以後的果實結得更飽滿,就必須要忍痛將這些旁枝剪去。否則,若保留這些枝條,肯定會極大地影響將來的總收成。

那些有經驗的花匠也習慣把許多快要綻開的花蕾剪去,盡管這些花蕾同樣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但花匠們知道,剪去大部分花蕾後,可以使所有的養分都集中在其餘的少數花蕾上。等到這少數花蕾綻開時,就可以成為那種罕見、珍貴、碩大無比的奇葩。